他促進了國內貿易,通過減少貿易壁壘,打破了各地區之間的貿易障礙,促進了商品和服務的流通。
他也積極拓展海外貿易,通過投資建立貿易港口,使得布裡塔尼亞的海外貿易大幅增長。
這些改革為布裡塔尼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經濟實力的增長。
資本的主義在這種環境下迅速壯大,但舊貴族卻也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許多的農民跟小貴族因為工廠的興起導致封建收入的減少而不得不變賣自己的資產。
大量的土地進入了貿易市場,而一些比較聰明的大貴族則收購了這些土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隻不過,他們改變了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因為封建收入的減少,他們不得不自己去經營這些土地,進行木柴、礦產、農田、房地產等各方麵的經營,並且以此獲取金錢。
乍看上去他們已經資本化了,但不同的是,貴族是擁有權力的,一些貴族時常通過自己手中的權力遏製資本,以提升自己產業的競爭力。
以上議會代表的舊貴族,對於新興的資本產生了極大的阻礙與威脅,矛盾日漸增大。
同時,雖然亞瑟提高了工人的待遇,但是對於底層人民來說的幫助依舊有限。
由於大量的土地兼並,大量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工廠服務業卻遠遠無法接收這些農業人口。
為了能養活家人,這些人要麼成為貴族領地的雇農,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獲取微薄的薪資,要麼就是繼續跟其餘的工人內卷。
即使有勞動法案的存在,但也依舊無法徹底遏製“黑工廠”的存在,在大量的利益麵前,也依舊會有人鋌而走險。
但實際上,種地的收益其實並不低,隨著工業革命的進展,城鎮化的程度的提高、人口增多以及外貿的增加為農業提供了充足的市場。
還有化肥、機械灌溉跟鐵路、蒸汽輪船的相繼出現跟倉儲條件的改變讓產量大大增加。
但這也成為了那些貴族、資本兼並土地的動力。
其實在現代,土地兼並不是壞事,或者說,大農場經濟不是壞事,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大農場經濟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土地利用率以及糧食生產力,這是未來的必然方向。
但這前提是工業服務業有著足夠大的消化多餘的農業人口的能力。
布裡塔尼亞的可耕用地其實很多很多,但關鍵是在於城鎮附近的耕地的兼並。
農民不可能脫離社會的獨自耕種,這不切實際。
其實歸根究底還是在於亞瑟統治期間人口增長過於龐大了。
這些人口為國家帶來迅速發展的紅利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定的壓力。
土地兼並這種事情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許多政策的措施都隻能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出現。
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於加大生產力,增加工廠服務業的就業崗位,但布裡塔尼亞內部已經生產力過剩了。
即使通過外貿消耗了許多產能,但如果再擴大,就會造成歐洲的大量逆差,成為歐非公敵也說不定。
如果不是有北辰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存在,那麼下一場世界大戰或許就不遠了。
而想要解決這一切,對大地主下手迫在眉睫,但是.也並非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矛盾在亞瑟的統治下被暫時埋沒,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口的增長,這個矛盾也越來越龐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