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北辰(2 / 2)

夏亞失神注視著這一切,這些年由於城堡過於引人矚目等各種原因,他一直在自然風光中遊玩,但像今天這樣來到主要的城市,還是第一次。

一時間,一些過去的回憶,還有各種複雜的心緒在他的心中湧動。

一側的阿莉西亞顯然發現了夏亞的異樣,她轉過頭低聲問道。

“怎麼了?”

“沒什麼。”夏亞輕拭眼角,“隻是有些感慨。”

阿莉西亞頷首,她也失神的看著這一切,“真是座美麗的城市,真難想象,這裡甚至還不是首都。”

“陪都。”夏亞說,“北辰是多京製度,有複數的陪都。”

多京製在曆史上其實很常見,北宋雖然疆域不算大,但除了東京開封府,還有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bj大名府,一共四座都城。

唐朝中後期,除了我們熟知的長安城外,一共有四個陪都,共五座都城。

而五座都城還不是最高紀錄,與宋朝並立的金朝。在金熙宗時代,曾經設過六座都城。

曆史上的幾乎所有朝代都不僅僅隻有一個都城,除了當時作為政治中心的都城之外,統治者們還會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來設立其他的陪都,對王朝產生了較為重要的影響。

有的王朝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建立起一個經濟重心都城,能夠為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有的王朝在自己先祖的發跡之地或者是傳統的祭祀祖先的地方建立起一個留都類型的陪都,能夠對當時人民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鞏固了文化上的統治基礎。

更有的王朝在麵對其他政權的虎視眈眈時,會在相應的軍事重鎮處建立起一個國防需要型的陪都。

因此,伴隨著政治環境的不斷變化,王朝的都城設立製度一直在兩京陪都和其他多京製中不斷變化。

北辰的疆土很龐大,但是交通能力還遠遠達不到一個首都就能溝通全國的程度,所以多京製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比如在西邊設立的京都可以溝通中亞,在北辰將戰略中心轉移到南邊之後,為了掌南邊的島嶼,也會在南方選址設立一個南方京都。

北辰在一百多年前就打下了九州島,東海黃海基本上就是內海,所以沿海城市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接下來的幾百年是海權的天下,在沿海存在一個京都是很重要的。

不過除了九州島之外,那個國家還是保留了下來,對於北辰的戰略來說,這個國家的土地除了抵擋一些台風海嘯之外沒啥用處,地震還多。

隻要北辰牢牢的把控東南亞,這個國家隻能緊緊跟著北辰屁股後麵走。

當然,首都隻有一個,目前還是在北邊。

目前為之北方的敵人依舊需要防範,不隻是俄國,還有布裡塔尼亞。

萬一有戰事開啟,將首都設立在北邊繼續向南撤退也比較方便,而且以後擁有機械化部隊後也可以從直接出發直插莫斯科,路上幾乎都是平原,兩個接壤的大國彼此的威懾力量五五開,可以保持一個不錯的平衡。

國土太大,野心太大,首都的選擇確實有些頭疼,北邊的京都太遠,不好把控東南亞,應天府太衰,選這裡當首都的朝代基本上都沒啥好結果,廣府有點舍本逐末,而且還有可能丟了北邊。

北邊並非是傳統漢地,如果不在北邊選擇一個地方做為首都,就會有北人離心背德的憂患。

總的來說,北辰這些年的戰略布局都是很有遠見的。

在夏亞那個世界裡,有一個叫做麥金德的人曾經提出了一個叫做世界島的概念,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

在世界島的中央,是自伏爾加河到長江,自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這是世界島的心臟,也是世界上資源最龐大的區域。

他認為,當歐亞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自東歐門戶開始的的廣袤土地。

而這將是這個國家主宰歐亞大陸,進而主宰世界的前奏:“誰控製了東歐就控製了心臟地帶;誰控製了心臟地帶就控製了世界島;誰控製了世界島就控製了世界。“

所以北辰這幾百年的戰略核心一直都是中亞,在農耕陸權的時代,奪取大量的平原土地,開墾農田發展人口,經略中亞,但因為沙漠跟山脈的阻隔,想要徹底掌控是不切實際的。

過於的急於求成甚至還會丟了神州大地的基本盤,讓內部解體,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北辰退而求其次,開始了對於中亞的漢化,為未來做準備。

事實上,他們戰略很成功,雖然北辰解體了,但現在中亞的那幾個國家還都是漢人皇朝。

而在解體前,北辰漢人的人口就已經多達十幾億。

當然,中央皇朝是沒有這麼多人的,皇朝內部差不多有五億左右。

不算很多,清朝在這個時間段的人口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而現在的東南亞的人口滿打滿算也才幾千萬左右,裡麵甚至還有很多的漢人,以現在的北辰的工業產值跟東南亞的土地產能,養這些人還是可以的。

接下來的幾百年,則是海權國家的世界,所以他們的戰略中心則轉為了海權,往南方經營。

南方的資源其實也是絲毫不遜色於北方的。

比如曾經在明朝手底下兩百多年,而之後又歸屬於印尼的納土納群島。

擁有世界已經探明儲量的4成的石油和四成的天然氣,比波斯灣的石油儲備還要豐富,不過開采難度較大。

但這些在未來都不是問題。

夏亞覺得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對於國家事物的處理方式很像某國,政策有連貫性,不像其餘的國家那樣換一個新的政治班底上台之後就停止甚至是倒退某一項政策。

而是有著數年,甚至是數十年,數百年的國家計劃,並且穩步的推進著。

當然,這些也隻是好的一方麵。

這個國家跟布裡塔尼亞的國情很相似,以君主代表的某些權貴階級對於底層民眾的壓迫仍舊存在。

他們還缺少一場真正的革命,不然的話,或許就會是不列顛的結局了。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一直昌盛。

東南亞距離北辰很近,而且具有民族跟文化優勢,不至於擔心因為國內的精英的輸出導致本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管理的弱化。

但龐大的土地需要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護,軍費開支也會很龐大,資本分配的不公平也會讓國家的民眾矛盾更大。

不過,夏亞倒是可以幫下忙,畢竟如果北辰衰弱的話,布裡塔尼亞就一家獨大了,這不是好事。(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