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兵二十五萬(1 / 2)

元月十五,南都鹿陽,天氣依舊寒冷,山野、田地間的積雪早在數天前化為雪水浸進泥土。

為春播提前忙碌的農人,走出嶄新的村落房舍,這些農人年齡並不大,二十幾到三十出頭,拖家帶口去往自家新田,不時朝附近相熟的人打聲招呼,有著濃濃的北地口音。

一輛馬車從遠處駛來,在路邊停靠,鶴扇撩起一點簾子,看著田地間的忙碌,微笑著點了點頭。

“陛下這個府兵製,確實比當年曹操的屯田製要來的更好,士兵有自己的田地,往,對自家農事上心,也無作戰後顧之憂,往大了說,對腳下這片土地,對夏國有著深厚的歸屬。”

“確實如此,聽說操持府兵製的,是唐軍的秦瓊,此法來自唐朝。”

車中也有人順著撩起的簾子往外看了一眼:“這兩年來,中原大族銷聲匿跡,雖說還有一些存在,但已無法阻礙,陛下新法推進,真想看著陛下口中的華夏盛世是如何模樣,當年丞相和遼,都沒機會見到四海歸一,天下一統。”

簾子放下來,諸葛亮放下羽扇,倒了一杯熱茶,順著對麵張遼的話,腦中不由浮現畫麵,還在燕京時偶爾聽李白和郭嘉提起的開元盛世。

“黃河萬帆儘入長安,紅木街樓華綢掛燈,遊龍舞獅引萬千熱鬨,胡女隨胡音漫漫而舞……這樣的盛世,確實令人心神往之。”

諸葛亮依著幻想的畫麵,不由感歎一聲,“後世盛景,我等是無法看到了。”

“那就在此處再造盛世!”

張遼輕笑起來,隨口說了句,便舉杯豪邁一飲。這時,外麵響起馬蹄聲,車旁的護衛過來,隔著車簾向裡麵的一文一武低聲道:“丞相,張將軍,是北地令騎。”

南北的騎兵服飾統一,但有些一處明顯的區分,以辨彆事態是否緊急,此刻過來的北地令騎,右臂上纏著黑色臂章,上有鶴紋。

“北地急報!”

那令騎飛奔過來,不等戰馬停穩,直接從馬背上翻身跳下,快步奔向車簾前,將一根竹筒遞進去。

諸葛亮接過竹筒,將一頭漆封打開,掏出信紙展開看了一眼,便將信遞給張遼。

“要打仗了。”

張遼順著紙張上的內容看完,嘴角微微咧開些許弧度,笑了笑:“那就打吧,再打完早點造就那片盛世。”

他是武人,雖然能不打仗就不打,畢竟辛苦操練的精銳士卒,很有可能下一刻就死在了戰場上,但當兵吃糧,乾的就是士卒該乾的事,既然上頭要打,那就打出一片盛世出來。

畢竟大一統的理念,對於華夏文武心中根深蒂固,不可能放著還有四個國家獨立在外。

“回去將發下征召令,讓西涼、益州、青州兩軍士兵在鹿陽集結,開拔北地延塘關。”

停靠路邊的馬車重新啟程,駛往鹿陽城,兩人在車廂裡又談了一陣收征召的指令、糧秣,還有與梅州駐紮的馬超,一起佯攻齊梁兩國的策略。

下午,征召的命令從鹿陽傳出,奔向三支兵馬的各軍營,再由軍中令騎奔向兵屯。

道路兩邊能見的是新開墾的田地,令騎的視野儘頭,能見到各處村落的輪廓,正嫋繞一縷縷炊煙。

一棟棟夯土夾雜石磚的房屋挨的很近,村口玩耍的孩童看著飛奔而來的令騎:“你是誰?”

“你家大人呢?去田地裡叫所有人回來!”

稍大的孩子大抵懂得一些,拉著一幫小孩,飛快奔向田地間,各家各戶的孩童,沿著田埂飛快奔跑,朝田裡的父母大喊:“爹、娘,村裡來騎馬的人,叫你們回去!”

從田裡直起的農人朝孩子回了一聲,“好!”隨即與妻子,或老母對視一眼,扛起鋤頭,走上田埂,喝了口水,飛快朝家的方向而去,紛紛聚集在站在石磨上的令騎周圍,聽著他頒布軍令。

不久之後,一個個粗布麻衣的壯實莊稼漢回到家中,老母、妻子在廚房忙活,趕製烙餅、饃饃,然後整齊的塞進包袱,遞給穿著皮甲、棉服的丈夫(兒子)懷裡,將他送到村口,與同樣一起離開的村中其他同袍牽著馬匹,或徒步走向鹿陽。

在那裡拜見他們的校尉方天令、曹衷,而在鹿陽四周,挨家挨戶的各軍士卒正迅速集結而來,然後整訓、發放兵器,乘坐驢車、馬車前往延塘關。

此時的草原,還有厚厚的積雪,裹著棉甲的戰馬在雪地裡奔行,衝入中部草原修築的城關,這是駐紮五千多人的方形土城,周圍還有許多來自各地的商旅在這裡搭建帳篷中轉,然後去往彆處。

也有發現商機的人在這裡安家落戶,開設旅店、酒肆、茶肆,甚至最近還建起了青樓,這裡儼然成為草原一座城池市集。

快馬奔入土城,在此值崗的正是哥舒翰,以及新調來的雷銅,聽到詔令時,不顧草原上還有積雪,當即派出兩匹快馬衝往屍逐部、攣鞮部。

詔令很簡單,隻有短短一句話:三月十六,兩部各起兵五萬,攣鞮部襲梁國東北,屍逐部南下飛雁關,襲齊國。

北地燕州。

此時已是進入二月中旬,燕京城中糧秣基本已經調動完畢,發往延塘關,匠作坊依舊熱火朝天,各種軍備開始拉車帶走,下放各軍士兵手中。

一直持續到深夜,搖曳的火光中,各種車轅轉動的聲響,轅車正不斷從各個營地進出,軍中匠營中不時傳出敲打修補兵器、甲胄。

整個燕京,已經進入戰前的姿態了。

燕皇宮。

五更天,淩晨夾雜寒意的冷風拂過屋簷,擠進窗欞,快要燃儘的燭火搖晃著昏暗的光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