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4(1 / 2)

在一個華國人開的餐館裡找到了一份洗盤子的工作,對方是顧文禮認識的朋友,看在同胞的份上,才答應讓聞琴過來洗盤子的。

聞琴本來還不願意去,想她堂堂一書香門第的大小姐,竟然要去給人洗盤子,這對於聞琴來說比殺了她還要難受。

但要聞琴真的放棄生命什麼的,她也沒那個勇氣,於是在顧文禮的勸說下,還有每天餓肚子的煎熬下,她終於放下自尊,含淚去刷盤子了。

後來聽說華國改革開放,他倆也想過回國,不過,當時他們囊中羞澀,彆說買船票的錢,就是明天的飯錢都還沒著落呢。

於是,兩人隻能給國內的親人寫信,一封一封不停地寫,但信件寄出後,什麼回音都沒有,顧文禮最後都放棄了,隻安心在搬運公司上班,彷佛認命了一般,人也被磋磨地一下子老了好多。

但聞琴不願意放棄,她當時才二十多歲,她不想後半輩子一直這樣苦苦掙紮,每天要為了一日三餐而煎熬,於是她繼續寫信,繼續等待,每天就在這樣的期待-失望-再期待-再失望中度過。

顧文禮見妻子這麼執著,再加之他也確實格外想念家中父母,於是奮發圖強,想儘千方百計地去賺錢存錢。

因為他知道,寫了那麼多信出去都沒有一丁點回響,要麼是國內親人都不在了,要麼就是這些信壓根就沒寄出去,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靠他們自己存錢買船票回國。

退一萬步講,就算國內的親人都不在了,他們隻要能回國,日子總比在國外強。

隨著華國改革開放初顯成效,華人在國外的地位也逐漸好轉,顧文禮憑借自身才學,又找到一份報社工作,成了一名報社記者,雖然是臨時工,跟那些外國記者的工資沒法比,但總比搬運工的待遇要好得多。

聞琴也知道,要想擺脫這種地獄般的日子,回國是他們的唯一的希望,於是,她每天也不再抱怨了,而是積極刷盤子,有時候還主動去前麵當服務員給客人點菜。

這些事,她之前自尊心強好麵子,是絕對不肯做的,但為了賺取那麼一點點小費,她豁出去了。

就這樣,靠著夫妻倆的省吃儉用和沒日沒夜地乾活,他們終於讚夠了錢,買了票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在剛剛踏上華國土地的那一瞬間,夫妻倆抱頭痛哭,把這些年的苦楚和對祖國家人的思念都發泄了出來。

顧從雲,也就是顧文禮和聞琴的兒子,見父母這麼激動,也跟著嚎啕大哭。

一家三口雖然情緒激動,哭得狼狽,但也並不顯得突兀,因為從這艘船上下來的華國人很多都像他們這樣悲慟大哭,哭得人多了,大家也都習慣了。

後來,顧文禮多方打聽,沒多久就得知了顧學中的消息。

顧學中現在身居要職,又是物理界的學術大佬,他的消息在政府部門一打聽,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彆人一聽顧文禮是顧老的兒子,也很願意去幫他聯係。

於是,沒多久,顧文禮就被安排去了陝北,顧學中也總算是見到了自己朝思慕想的親兒子。

顧文禮得知母親已經去世多年,這些年老父親都是一個人在苦苦支撐,他一個大男人又沒忍住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

回國這一個月,他們這一家人哭的次數是比過去十年加起來還要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