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連拆卸費都不用額外掏,機械廠的工人是乾嘛的,人家不僅組裝機器厲害,拆機器也是一把好手。
喬珍珍作為廠裡最大的老板,用自己的人哪裡還需要另外掏錢。
汽水廠才開兩年,廠子裡的很多東西也都還比較新,這也給喬珍珍省了一大筆費用。
等廠子清空之後,喬珍珍把馬大爺和她之前聯係的幾個老裁縫師傅都聚在一起開會,讓他們一起商量拿個章程出來。
馬二哈自從知道喬珍珍打算辦服裝廠之後,就主動學習了很多這方麵的相關知識,雖說還不會做衣服,但也沒人規定賣茶葉蛋的還要自己會下蛋。
而且,喬珍珍對馬二哈的定位是偏向工廠的日常管理,所以,隻需要他對服裝的生產流程熟悉就行,剩下的具體工作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裁縫師傅裡麵有一個叫沈玉芬的,今年五十出頭,擅長做旗袍和中山裝,曾經在宏宇服裝廠乾過十幾年,後來為了不讓兒子下鄉,把崗位頂給了兒子,她自己就回家帶孫子,偶然悄摸摸地接點私活。
改革開放能做個體戶之後,沈玉芬才光明正大出來開了一個裁縫鋪子,幫人縫縫補補或者做一些旗袍中山裝什麼的。
之前就是她推薦喬珍珍去宏宇服裝廠那邊下單的,而宏宇廠那邊也沒讓喬珍珍失望,做出來的成衣質量確實不錯。
這次喬珍珍要正式辦廠,消息一放出去,他們這幾個跟喬珍珍有過合作的裁縫師傅就都有些意動了,無他,就是因為喬珍珍給錢大方。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看過喬珍珍的設計,確實很不錯,市麵上基本看不到同款,就連一向自詡走在時尚前沿的滬市那邊都沒見過這些款式。
大家都是有這幾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眼力勁毒著呢,大家覺得跟著喬珍珍乾,肯定不吃虧。
喬珍珍這時候正是用人之際,對於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自然是大力歡迎的。
而且這些人還有人脈,可以讓他們幫忙去聯係購買設備,比如縫紉機什麼的,還有就是在招人這一塊,這些老師傅也能幫得上忙。
把一些工作布置下去之後,喬珍珍就讓馬二哈統籌負責整體進度,當然,前期喬珍珍還是親曆親為帶了他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喬珍珍也是第一次涉足這個行業,但是她好歹也經曆了兩輩子,有些眼光和見識還是比馬二哈強不少的。
等馬二哈逐漸上手之後,喬珍珍就又開始沒日沒夜地畫設計圖了,等服裝廠正式投產之後,她肯定要推出一係列的新款熱熱身,順便給服裝廠造勢。
夜校這邊也知道喬珍珍要辦服裝廠了,王校長還特地跑來問她,到時候能不能推薦一些畢業學員去她廠裡上班。
現在的大學都是包分配工作的,雖然他們這裡隻是夜校,比不得那些正規的大學,沒有硬性規定必須保證畢業生百分百就業,但王校長為了提高學校知名度,還是希望喬珍珍能幫忙搭把手。
而且,畢業生就業率高,對於學校來說也是有好處的,比如教育部那邊的經費發放標準,裡麵有一項重要衡量指標就是這個就業率。
另外,可能正因為他們是夜校,不是正規大學,所以很多國營單位不是很願意接收他們學校出來的學生,而喬珍珍這個服裝廠隻是民辦企業,但喬珍珍這個人又不是普通人,她可是上過電視的十大傑出企業家之一。
雖說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個什麼十大傑出企業家,但這對於學校來說,仍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