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突破與異變(1 / 2)

凡人:開局奪舍墨居仁第三百五十七章 突破與異變

時間緩緩流逝,轉眼已是十三個春秋。

得益於上次的慕蘭族入侵,這十三年中天南一直處在和平時期,偶爾有些小的摩擦,卻影響不了大局。

這也是大勢所趨,即便正魔兩道已經將所得的利益消化大半,卻依舊沒有再起爭端。幕蘭人就如同一把鋒利的長劍懸掛在頭頂,令的所有人都沒有了其他的心思。

麵對共同的敵人,四大勢力隻能被迫結盟,這些年中更是派出了大量的精銳南下九國盟,輪流鎮守邊境的防禦。

十三年過去,墨居仁的收獲同樣不小,已經正式突破至結丹中期。

更讓他欣喜的是,之前擔心的瓶頸並沒有出現,依舊和結丹之前一樣,一切都暢通無助,法力積攢足夠之後便水到渠成跨過了中期門檻。

之所以用了整整十三年,比他預計的要多出數年,完全是因為他丹田之內法力的容量太高了,遠遠超過同階修士。

不過,即便這一次沒有出現瓶頸,他卻依舊沒有掉以輕心。若是一直保持當初那種飛速提升,暢通無阻的優勢,即便是元嬰,化神,甚至更高的境界都是如此,總感覺有些不合常理。

或許是自己想多了吧,至少目前並沒有出現,這一點比之天靈根修士要強出不少。

另外便是涵雲芝,洗髓伐脈的效果當真恐怖,其修煉速度比之以前提升了一大截,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對方便已經提升至築基後期巔峰境界。

之後便要為突破結丹期做準備了,這一步很關鍵,即便對方資質提升,卻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的。

結丹期的瓶頸豈是兒戲?對方畢竟不是天靈根修士,資質的改變並不能規避這一點。

當然也可以嘗試一二,反正即便失敗了也無妨,日後準備充分了再來一次便是。

當初的‘天雲丹’自然也有對方的一份,還有涵卓特意為其準備的有助於提升結丹幾率的丹藥等等。

有了這些,墨居仁卻依舊覺得不夠,他建議對方先行修煉《大衍訣,不必像韓立那樣修煉完第三層,第二層便可。

畢竟原本的命運線中對方沒有修煉過此訣,同樣也成功踏入結丹期,隻是時間上要晚了幾十年。如今有他的參與,一切早已變得不同。

這門奇功在洞府的儲藏室中有備份,涵雲芝以及他的三個小徒弟都早就開始了修煉。

隻是此功也是需要天賦的,神識先天越強者,修煉的速度也會越快。

這方麵幾女的進度層次不齊,涵雲芝恰好就是最差的一個,快趕上當年那位林師兄了,修煉這麼多年還沒有將第二層修煉成功。

涵雲芝自然對他信任之極,聽到這樣的建議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之後的八年中一直都在專心修煉此訣。還好的是,到現在終於要見分曉了。

這日,地底溶洞之中。

墨居仁早就已經收功,雙眼目不轉睛的盯著依舊沉浸在修煉中的涵雲芝。若是他感應沒有錯,對方《大衍訣的修煉應該到了緊要關頭,就差最後一步。

正如他所料一般,僅僅片刻功夫過去,隻見的對方眼皮微微顫動,原本有些緊蹙的秀眉也隨之變得舒緩。

早有經驗的墨居仁頓時露出會心的微笑,總算是成功了。

涵雲芝也緩緩睜開了雙眼,清澈的眸子裡滿是抑製不住的驚喜。《大衍訣的優秀母庸置疑,此時的她能夠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神識強度的提升。

“感覺怎麼樣?”墨居仁笑著問。

“非常好!”涵雲芝嫣然一笑,接著道,

“神識大幅度提升,對於法力的操控方麵也有了極大的增益。”

“這也是此訣之所以能夠提升結丹成功率的主要原因。”墨居仁點點頭,繼續解釋道,

“現在你已經練成了第二層,接下來可以嘗試著衝擊結丹境界了。”

“不是說《大衍訣修煉到高層才會有提升結丹幾率的效果嗎?現在我隻是將第二層修煉成功,會不會有些早了?”涵雲芝有些不自信的問道。

“可以嘗試一次,成功了最好,若是失敗,我們再想辦法便是。”墨居仁笑了笑,原本的命運線中對方都能成功,到了現在,有了那麼多的改變,沒道理反而失敗吧。

大概唯一的不同便是突破的時間,大量的資源堆積,再加上更早的洗髓伐脈,比原著早上幾十年也很正常。

況且,有了包括‘天雲丹’在內的諸多珍稀丹藥,有了大衍訣的加持,對方的突破應該更加有把握才對。

“我聽墨大哥的。”得到鼓勵,涵雲芝頓時變得信心滿滿。

“可有返回涵家的打算?”墨居仁再次詢問,這可不是小事,若是涵卓知道涵雲芝的情況,大概率會讓其回去。留在他的洞府,對方估計不會放心。

“我不回去。”涵雲芝想都沒想,直接回道。涵家固然很好,但是,卻不見得比得上這裡,除了老祖宗,叔父等等一些親人,其餘的族人根本信不過。甚至於其中一些,或許還恨不得她衝擊失敗呢。

“隨你吧。”墨居仁自然沒有意見,接著道,

“接下來你便安心閉關修煉,外麵不用擔心,我會一直守著的。”

“謝謝墨大哥……”涵雲芝心中感動,正打算開口感謝,額頭處卻直接被輕輕敲了一記,

“跟我還見外?”

“人家隻是開心嘛……”涵雲芝暗吐香舌,不好意思的回道。頓了頓,忽然想起了什麼,再次詢問,

“對了,墨大哥打算什麼時候離開?”

兩人閉關時,墨居仁曾提到過要再次出去雲遊,現在為自己護法,不會耽擱對方的正事吧?

“不急,等你成功突破之後再說。”

……

冬去春來,又是三個寒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