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之後,呂布則是將賈詡等人留了下來,有關科考的製度,他肯定是要提點一二的,雖說對於科考的製度不是很熟悉,但是一些基本的東西還是知道的,他隻需要給賈詡等人提供一個方向,就能讓四人更加容易做這件事情,選拔人才,乃是一件大事,容不得的絲毫的馬虎。
賈詡、郭嘉等人對這樣新的製度同樣是充滿好奇的,而且看上去這樣的製度對寒門士子更加的有利,單簽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是有著不弱的影響力的,不管怎麼說,世家子弟在人才的優秀程度上,非是普通百姓出身之人能夠比擬的,當然這隻是短時間的事情,等到晉國徹底的穩定下來,百姓中的學子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東西之後,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姓家的孩子苦讀聖賢書,自然是為了能夠出人頭地,以往百姓沒有更多進入官場的機會,而今呂布已經將機會給予了普通百姓,至於說他們如何把握這樣的機會,就要看他們的表現了。
任何人想要得到,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付出,而今晉國將會給百姓一個更加公平的機會。
不過賈詡等人能夠遇見的是,當更多百姓中的學子能夠進入朝堂之後,世家所謂的影響力將會逐漸的降低。
晉國當前的製度決定了,大家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更加的努力,至於說仰仗身後家族的力量任意妄為,隻能毀了身後的家族。
世家之中是有著諸多的人才,而且世家之間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便是其中一個世家在麵臨危急的時候,也會有其他的世家出手幫助,但是在晉國的製度下,世家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的壓縮,他們難以掌控更多的權力和資源,依靠手中的權力為家族謀取更多的好處也是難以做到的,隻要為督察院的官員發現,很有可能會為他們身後的家族帶來滅頂之災的。
眾人落座之後,呂布緩緩道:“科舉的製度若是能夠實行下去的話,收獲必然是巨大的,不僅是文官科舉,武將同樣可以通過科舉的方式選拔,不過通過科舉方式選拔的武將,是需要學習書籍上的內容的,而文官主要是書籍上內容的考核,而考核的書籍,由你們來商定,最好能夠讓學子從書籍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有著更大的發揮。”
“科舉的話,最好以縣進行之後,而後再以郡進行,最後以州進行,各州挑選的人才進入都城考核,考核之後再進入宮殿進行考核,而後欽定名次。”呂布道。
賈詡等人則是皺眉沉思,若是按照呂布這樣的方式進行選拔的話,難免會出現有些地方沒有一人能夠被考核上的情況,但是一些地方卻是能夠出很多的人才,不過科舉乃是國家製定,自然不能因為地域上的原因而有失偏頗,即便是貧瘠的地方又能如何,誰能肯定在貧瘠的地方沒有人才呢。
“其實科舉的方式隻是第一步選拔人才,至於說這些人才到了地方上會有著什麼樣的作為,才是能夠影響到他們最終成就的,有些學子在學問上很好,但是到了治理地方的時候,卻是找不到方法,有些學子則是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更勝一籌。”呂布道。
幾人何嘗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並非是所有飽讀詩書之人在治理地方上就會有著過人的能力,學習過多少的東西,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