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可能的配合晉軍,方能得到生存下去的機會。
就在此時,傳來吳郡告破,孫權在吳縣為晉軍生擒的消息。
這等消息,讓會稽郡的世家更加的安分了,而會稽郡尚未表態的城池,爭相投靠晉軍,連他們的君主都已經落到了晉軍的手中,他們的堅持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在最後的時刻,投靠了晉軍,他們想要得到更多的賞賜,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錦上添花,始終比不上雪中送炭的。
在晉軍剛剛進入江東之際,若是能夠暗中投靠晉軍的話,必然能夠得到更多的賞賜,因為在這種時候,晉軍是最為需要支持的力量的,世家的投靠能夠在更大的程度上削弱孫權在江東的影響力,大局已定的時候,呂布還需要更多的投靠者嗎,再說就算是他們沒有投靠的舉動,難道以晉軍的實力還不能攻破他們所在的城池不成。
四郡告破,各地歸附,整個江東落入晉軍的掌控之中。
建業城內,前往各郡的主要將領紛紛前來,此時鎮守各地城池的乃是晉軍,就算是江東仍舊有著其他想法之人,也不敢在這種時候有著偏激的表現的。
孫權則是在晉軍將士的押送下來到了建業。
相對於長安城內的皇宮,建業的皇宮在規模上要小了太多,這也與江東的底蘊是有著莫大的關係的,畢竟之前孫權手中隻有數郡之地,其實以數郡之地,能夠取得這般的發展,足以看出孫權的能耐了。
孫權乃是最後一個陷落的諸侯,而同時代的諸侯,早已經消失殆儘,這讓呂布的心中有著諸多的感慨,自從來到大漢之後,呂布可是不敢有這絲毫的懈怠。
最初的時候,是為了保護親人的安全,最後是為了親人以及麾下的官員,一步步讓呂布走到了爭霸天下的道路上,而今一統天下的事業已經完成,呂布卻是有一種緬懷之感。
遙想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何等的情景,那個時候,呂布對於大漢還是有著念想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漢的沒落成為了必然,諸侯的崛起,讓漢室的尊嚴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挑釁。
諸侯為了自身的利益,彼此交鋒,生靈塗炭,多少百姓流落他方。
晉國的成功,付出的努力之多可想而知,站在世家的對立麵上,在最初的時候,需要承擔著更大的壓力,若是不能在這種壓力之中走出來的話,可想而知會有著什麼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