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分組對抗賽階段,采取全新的網絡投票製,根據選手從演唱開始到結束時的實時人氣票來進行排名。
每場排名最後的三位將會被淘汰,淘汰後的選手將進入網絡投票複活環節,經過網友一周時間的投票,票數最高的可進入下一輪。
現場會安排五名頂級音樂院校的教授作為嘉賓,對選手進行點評,不過嘉賓的點評僅作為參考,對選手是否晉級不產生直接影響。
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加互聯網時代的網友深度互動,每一位網友都將成為決定比賽進程的決定性力量,所以每一位選手都有可能在他們的“助攻“下實現夢想。
當然這樣做同樣會有一個弊端,就是網上的惡意刷票。
對此李夏著重提出,嚴格控製同一個ip的投票人數。
同時在比賽階段,每個選手需要簽訂保密協議由化妝師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帶上特殊的假麵以隱藏身份,不管年齡、性彆、職業、資曆,隻憑歌聲一決勝負。
李夏這樣做,就是不想一些選手靠臉吃飯。
良久後,三人才放下手中的策劃桉,互視一眼然後確定了心裡的想法。
李夏的策劃儘管寫的不是很詳細,但該表達的都寫出來了。
它摒棄了傳統選秀節目中流量大於實力的理念,更著重於對音樂人才的選拔。
明白了這款音綜的核心內容,三人對李夏的魄力感到震撼。
不過就策劃的本身而言,真是有種驚豔的感覺。
全網的網友做評委,這格局絕對比現場請五百個大眾評委大太多。
另一方麵在聽歌的同時猜測歌手到底是誰,同樣也可以成為節目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方想覺得自己很汗顏,他們策劃部做的音綜策劃雖然沒有完成,但框架和雛形已經完成。
主要的內容依舊是沿用傳統的音綜選秀模式,並沒有太多創新。
和老板的策劃比起來,相差甚遠。
自己這個策劃總監做的還真是失敗。
見三人把自己寫的策劃桉看完,李夏笑著開口道:
“都看完了吧,說說各自的想法吧。”
“方想,你是策劃部的總監,你先說吧。”
聽到李夏直接點自己的名字,方想思索了幾秒說道:
“李總寫的這份策劃很新穎,特色鮮明。”
“和李總的策劃比起來,我們部門坐的策劃桉就差了一點火候。”
“真是愧對李總對我們的期望!”
“不過請老板放心,我們一定會鞭策自己,不斷創新,努力做出優質的策劃!”
李夏擺了擺手,輕笑道:
“今天開的不是批鬥會,你先彆妄自菲薄,咱們就是內部先討論一下。”
對於李夏寫的策劃,方想還真提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
見方想不說話,李夏將目光又看向林峰和孫靜雅。
孫靜雅說:“李總的這份策劃,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我覺得非常棒!”
“我也沒有意見。”林峰附和道。
李夏拿起茶壺給三人分彆倒了一杯茶,說道:
“既然都沒有其他意見,那就辛苦三位去燕京和逗音的人詳細談商談一下吧。”
“李總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李夏對於三人的態度很滿意。
……
轉眼三天過去了。
李夏的策劃已經被策劃部具體細化,林峰、方想、孫靜雅一行人也踏上前往燕京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