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聽來使人心潮澎湃:
不會下跪!
我們母親的血液中
沒有跪的基因!
不會下跪!
我們父親的骨骼裡
沒有跪的骨髓
……
女老板最終低下頭,答應就此事向全體員工道歉;結清工資;因為不正當理由辭退員工的,要給予經濟補償。在走馬觀花的敘述中,節目進入到末尾。而許濤的詩朗誦仍然在繼續。使得情緒沒有斷層。
這一段是沒有拍出來的,由於經費有限,是重複的視頻加詩句字幕形式。
法製頻道常常能看到,一旦案子破了,審判的時候,應該是上爽點的時候,就一個黑屏,搭配打字的音效,上麵是xx年xx月,xx因xx被判處有期徒刑xx……
作微電影來說,這麼來自然是不行的,屬於虎頭蛇尾,好在導演用了一個主旋律劇常見的煽情戲碼,補救一番。
先是配音演員許濤一個人的旁白:
“不會下跪!
我們母親的血液中
沒有跪的基因!”
再而是孫天,實質上是演員方沂的聲音加入進來:
“不會下跪!
我們父親的骨骼裡
沒有跪的骨髓!”
同時切換到他之前所拍攝的影像,接上更多的朗誦聲:
“不會下跪!
我們賴以生存的
華夏的流水裡……”
屬於孩子的,老人的,女人的……通通切換為相應的影像資料,直至目接不暇……營造出全國人民一齊朗誦,發出號召的氣氛。
台下的肖琳和吳誌軍,頻頻點頭。
這種手法是有點老掉牙,細思下,當然邏輯無法自洽,怎麼可能大家同時聽,同時朗誦呢,實際上隻是一種表現手法,常見於商業片。情緒烘托到了,不顯得突兀。
大陸自九十年代來,文藝片長期壟斷話語權,故意不用,致使觀眾以為該手法隻能是主旋律劇特有,甚至跟條件反射一樣,看到了起反感,這是一種誤會。
好萊塢的汽車人乾飛機人,擎天柱作戰前宣講,也是這麼拍的。切大黃蜂,切鐵皮人,切男女主,切五角大樓……好像全天下都在聽擎天柱講話。
片尾致謝名單仍然有視頻。
是重新找到工作的孫天,在流水線上忙活,有工友拿著黃信封過來了,那手揮舞著,慢放。
切到孫天的樣貌,好奇的帶著笑,然而,這鏡頭忽的停下來了。
於是電視裡的孫天,也和電視外的觀眾一樣,越來越疑惑。
拍疵了?
肖琳得空,吞了吞口水。
鏡頭開始劇烈的抖動起來,代表工人的激動情緒:
“孫天,你考上大學了!”
“你要回學校讀書去了!”
字幕走完,節目徹底結束。
原來是一個巧思啊。
肖琳:“咳咳!咳……”
吳誌軍不知道是看的第幾遍,還是難以抑製住情緒,一副餘韻未消的模樣:“肖製片,我覺得不需要再調整了。”
肖琳試圖摸口袋裡的煙,停住了,這是他今天第三次停住,他搖頭晃腦一番,是想要說一些深入點評的漂亮話,展示領導的高屋建瓴;然而,老是想到熒幕上被放大了的那一張臉,久久的,不能從腦海中消散,最終,他還是找出一個惋惜的點。
“可惜,就是太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