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沂沉吟,“為什麼。”
馮大炮不知怎的,照說像他這樣的,本來該一語定乾坤啊,來劇組稱王稱霸的,但他竟然和方沂討論起來了,“我是覺得,前麵給馮大炮這個角色,我是說這個角色啊,不是我……增加一個從豪華車下來的鏡頭……”
“我們這片子,是倒著敘事的,那麼片子的結尾部分,是新人馮大炮去拜訪大佬牟期中,可以拍他和人一起坐夏利……這麼有一個對比,結構也完整,給觀眾一個暗示。”
方沂,“什麼暗示,暗示財富的積累,也是進局子的經驗值積累嗎?”
馮大炮搖頭,“我說的這個暗示,是‘世事無常’,‘物是人非’的暗示。牟期中已經不見了,但永遠有新的牟期中。”
方沂說,“馮導,我們是微電影,你這會不會有點藝術過頭了。你不是拍商業片的嗎。”
馮大炮咬牙,“那這樣,不要拍最後的夏利了,我主要是想拍我的賓利。我們的微電影,總還是要收視率的,商業片我懂,賓利可以增加收視率。”
“成。”
馮大炮說的有道理。
故事結構線,是監獄探望-宣判-逮捕-事業危機-鋌而走險-高漲,其中,宣判和逮捕很好拍,演員都不要出鏡,直接拿曆史上的庭審記錄即可。
再省略一點,“啪!”法槌敲定聲,配手銬的圖片。
一秒鐘,事情就講清楚了。
微電影的人物傳記片,受限於時長,有時會走意識流路線。
舉個例子,某喬丹紀錄片中,有一幕是講喬丹因為切雪茄把手指切到了,影響了手指靈活性,真實曆史上,喬丹花了很多心思去複健,公牛老板也聲稱因為喬丹的手指傷,才導致喬丹無法複出,乃至於換隊複出,公牛全隊撕逼,怎麼怎麼媒體互罵。
而在片中,並沒有講這些逼事,扯來扯去的,而是讓一顆本來應該百發百中的籃球,“唰!唰!唰!”,忽然,“bang!”打鐵了。
什麼時候恢複呢,“bang!bang!bang!唰!”
明白了嗎,電影有什麼難的。
——因為同意了馮大炮的意見,現在要重新拍攝馮導從他尊貴的賓利飛馳下來的鏡頭,攝製組的挪動設備,布置現場。
與此同時,方沂也換了妝發,力求往中年期的前全國首富靠攏。
化妝師是個女的,忙活一陣,打量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方導長得過於好看了,牟期中要有這個顏值,恐怕名氣還要大得多!”
“不是有那種最美死刑犯,最帥死刑犯之類的嗎,那些人的名字,都能隔很多年還上報,牟期中假如頂著方導的臉,槍斃他的子彈都有人要收藏的,拿來掛在胸口。”
化妝師一邊說話,一邊忍不住的看他。
把一個人憑空化醜,還是很殘忍的。
有編製且京城本地人的化妝師在方沂麵前,直白的誇他,並委婉的透露出愛慕。
可惜方導不領情啊。
“當前等級1【63/100】。”
仍然是兩張麵具。
要不要用一張呢。根據方沂的推測,他總能獲得一些角色的技能和經驗,另外,角色本身在現實的人物關係映射,也可能有一定影響。
不然為什麼盧毅現在上節目,天天誇他是新一代小生繼承人呢。
肯定是走不出來啊。
場務提示說,“方導,馮大炮和他的賓利飛馳已經準備就緒了,現在看你這邊怎麼拍,雖然你不需要出鏡,但掌鏡總要你來的,其他人都不敢上去。怕馮大炮發脾氣。”
“真是奇怪啊,馮大炮對其他人,像傳聞中一樣的不好相處,但是對你,特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