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道,“拿百姓作棋子,這也能算妙計嗎?毒計罷了。”
部下楞道,“將軍……”
“全體聽令!”
眾人,“是!”
薑維舉著火把,讓光把他整個人都照亮堂了,“我們開城投降。”
這火把呢,熊熊燃燒著,原先是被薑維舉著的,鏡頭往上推,隻拍跳動的火,給了幾秒鐘特寫,再下推,手變成了固定的燭台。
畫外音報:
“丞相,這就是薑維。”
而薑維呢,也半跪著,一副納頭便拜的樣子,被諸葛孔明扶起來了,“伯約請起。”
鏡頭切諸葛亮和薑伯約的影子,在油燈下,一個站著的,一個單膝而跪,映在白色行軍帳篷上,微微的晃動。
回到一開始了嘛。
而且這和一開始的不同在於,隨著薑維的起身,他和諸葛孔明的影子,幾乎重合到一起了。
——————
這就是當晚,薑維出場後的全部劇情,沒有等到第二天,而是在夜裡,《新三國》,薑維,孔明和薑維之類的話題,就不斷的在論壇和博客發酵。
諸多以前的噴客紛紛手下留情,“這就是我想看的三國!我想看的英雄!”
“高木導演忽然改邪歸正……讓我想起,他以前也是拍過好片子的。”
“看在薑維的份上,可以給《新三國》加0.5分。”
也有人討論的演員演技。
“沒有人覺得,這一集盧毅的表現直接超神嗎?不和之前一個檔次了!”
“就是就是!”
方沂的大舔狗雲飛楊照例寫了幾千字長文,分析這些片段的奧妙:
“薑維的劇情,完全和《新三國》之前的粗淺畫風不一樣,如果《新三國》像是花了很多錢的電視劇的話,薑維出場這部分儘管沒有大場麵,卻處處都像是電影,有很多象征性的東西在。”
“比如,火光就是暗示了蜀國,照亮了多少,就是進度,最後薑維舉起火把,他完全被照亮了,他就也完全的被孔明收服了……我個人認為,這要比利用薑的母親逼迫他來投降,顯得更符合孔明的人設,畢竟孔明是火燒藤甲後,都要感慨說有損陽壽的人;他既然要給蜀國找個信得過的後繼者,就一定要找和他誌同道合的,而不是純粹的某個降將。”
有博友問雲飛楊,“可是,三國的原著就是這麼寫的啊,諸葛亮是用薑維的母親逼迫他投降的。”
雲飛楊又解釋說,“你這也理解錯了,不是用母親逼迫薑維投降,而是薑維的母親說服了薑維投降,以漢代的價值觀,他的寡母讓薑維去吳國,他也會服服帖帖的去;可是既然要放到今天來播出,為了讓動機合理,我認為高木做了一次符合當下價值觀的改編。為了天下,為了百姓。”
又有人宣稱,既然火是代表了季漢了,那火不管在黑夜中多明亮,總有燒儘的時候,所以也暗示了蜀國的衰微必然。
這樣會不會過度解讀了呢?
也有討論新三國運鏡的,認為這完全不符合高木以前的風格,他似乎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
當然,以上的話題全都十分小眾。對於守著電視看的大眾而言,沒有覺得比以前有什麼不同,也許隻是覺得好像演的要好了一些……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薑維真的很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