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電視台看來,柳蜜已經事實上不如方沂了。
這對柳蜜的衝擊挺大,一整天鬱鬱寡歡。
最開始她以為是詩施搶占了自己的名額,因為師兄妹都是糖人的——正準備寫小作文開撕,結果是方沂。
唉。
曾佳推了柳蜜一把,讓她騰騰前走幾步,走到合同前邊兒,“富貴險中求。方沂也是賭了一把,原先沒有人看好他那個電影。”
“知道了。”
——————
二十二屆東京電影節聲勢浩大,中國演員這邊攢夠了人,一齊出現在紅毯現場。來看片的影迷不吝嗇掌聲,在《愛有來生》劇組出場的時候,歡呼聲達到了一個小巔峰,特地趕來的留學生拉出橫幅:
“預祝中國電影再創佳績。”
國產電影曾經在東洋輝煌過,大哥成是繞不過的名字,top100在日國產電影票房中,大哥成獨占半壁江山,連“《龍的心》”這種文藝片都排到了前一百,他就是80年代,東洋人對中國人的想象。華語片在日票房總計1140億日元,大哥成拿了600億日元。
大哥成用事實證明了,國男加白女,全世界各地到處裝逼到處秀,反派都是白男的片子一樣賺錢,根本沒有不可逾越的文化障礙。東洋人韓國人看這種片子,心裡也暗爽。
但到了新時代,大哥成逐漸打不動了,功夫片也被視效大片所取代。
國產片對於亞洲國家的吸引力,也漸漸地倒退。
喜歡播放動畫片的東京電視台做了個街頭采訪,上麵是國產影人代表作的照片,記者拿去問路人:
“你認識誰?”
不論是澀穀係的辣妹,還是等著上班的通勤仔,全都認識大哥成。
大部分人知道“國際章”。
然而,到新時代的中國影人時犯了難。
黃小明,陳昆,方沂……
好的,終於有認識的了。
大概三分之一的認出了方沂,越是年輕越認識他,當東京電視台靠近舉辦電影節的六本木地區時,也開始碰到方和尚的粉絲。
而電視台起初並不知道。
這些人年紀都不大,個彆還背著書包,聚集在紅毯外形成一個獨特的圈子,與現場熱情的電影愛好者顯得格格不入。
外景記者覺得奇怪,找了一個背書包的女粉問:“非常不好意思打擾一下,您是在等待什麼?”
“方殿。”
“方殿是?”
“方沂,”女粉用較標準的國語道,然後說“愛有來生”的片名,解釋電影大概演了什麼。
“票房已經達到了2億日元哦,我聽說方沂很少來東洋,這次也要讓他看到我們東洋粉絲的熱情呢。”
女粉對鏡頭做了個剪刀手。
外景記者作陳述:“好的,那我們大概知道了本次影展中最受歡迎的大陸電影,來自方沂桑……不愧是十四億人中誕生的男人啊,這就是大陸的顏值嗎。”
“那麼,電視機前的國民是否欣賞呢,以及本屆電影節的各大獎項,將會在明天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