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三巨頭薄弱的飯局友誼破裂的同時,真三巨頭的友誼,也出現了問題。
我們一直在提,薑紋拍片子,喜歡改本子,有時候口述台詞讓演員自己發揮——雖然沒有墨鏡王那麼坑爹,但肯定要加重演員的負擔。
尤其是對於苦學普通話的發哥來說,他的負擔更重。
發哥在電影上的成就相當高,但這不能掩蓋他在普通話上的水平不足,甚至他在文化水平上的不足。
一般邀請演員參演的時候,要附上相關的劇本,演員看之前還要簽保密協議——大陸搞的沒這麼繁瑣,所以偶爾有腦殘得意的把本子拿去給彆人說,最後被有心人截胡。
薑紋邀請發哥的時候,還沒寫完《讓子彈飛》這劇本,他於是寫了個半文半白的親筆信,“香江匆晤,所談甚歡。新片故事,隨信奉上。故事錘煉數載,腳本即將出爐……”
發哥接到了信,坦白講,是沒有自信說自己完全看懂了的。他請了位老師,逐字逐句的翻譯了薑紋那信,然後才敢答應了薑紋的邀約。
在這種水平下,發哥背台詞背得異常辛苦,然而,薑紋卻不能體諒到他這一點。
在黃四郎宅中的有一場戲,發哥大清早起來背好台詞,矯正發音,薑紋說,“這台詞不用了,我有新的。”
成,新的就新的。
發哥老老實實重新背,並兢兢業業的表演出來了。但是,薑紋看了監視器,又說,“這段不要。”
發哥於是破防了,他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打砸東西來泄憤,但是除了必要的工作,再也不和薑紋說哪怕一句話。
薑紋也不是莎比啊,開始以為發哥在鬨情緒,鬨上一陣就好了,如今已經過去十七天。
現在連整天摸魚的方沂都知道了,顯然矛盾已經到了很激烈的程度。《讓子彈飛》存在大陸和港地兩派團隊,因為領頭的不合,連帶著這兩派也起了間隙。
薑紋的解決辦法是什麼樣呢?
拍好戲。
“三台攝像機,三個人,一一對應,拉進攝像機的距離,免得拍到其他的。”
“我要拍一段能上教科書的,攝像頭移動的時候,就代表他們仨在互相試探,說虛話;攝像頭停下的時候,就代表他們在互相交鋒,說實話。”
一張圓桌,三台機器,三個人。
薑紋安排好之後,像是什麼沒有發生過一樣,坐那兒開始演。
在他之前,陳昆已經演了段對手戲,他不願意離開,而是繼續呆在片場看。聞訊而來的還有方沂、廖帆等等演員。
三影帝飆戲,又是用了三機位巧思的拍攝,人人都想觀摩一番。
在最靠近片場的那四五米半徑內,安靜得連針掉下來的聲音都聽得見。
陳昆遠遠地眺望,他有種與有榮焉的感慨,“我也參與到了這場戲,我和發哥,有最直接的對手戲,在青年演員中,恐怕隻有我了。”
他經紀人道,“還有方沂。”
“對,還有方沂……”陳昆喃喃道,“希望能發揮出我的全部力量,我不是要壓他,我隻是想證明自己。”
場內的三影帝。
張麻子:“馬某人這個縣長,買來的。買官就是為了掙錢,而且,馬某人不喜歡掙窮人的錢。”
黃四郎:“那你想掙誰的錢呢?”
張麻子:“誰有錢,掙誰的!”
黃:“那誰有錢?”
張頓了頓,指向黃,“你有錢。”
……
所有人都想不到。
這段互飆演技,又確實推動劇情的關鍵戲,拍攝了足足一個星期,NG一共34次。所耗費膠卷超過十萬尺——這已經足夠拍一部中小成本的電影。
正常導演拍攝片子,為了有足夠的素材和剪輯冗餘,膠卷和正片的比例大概3比1。
薑紋的比例是20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