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的曲庫相當龐大,基本囊括了電影常用的大部分曲目,如果還有缺少的,可以從央媽和中國音樂集團那裡拿授權。
前者有亞洲最大的曲庫,後者有各類經典輕音樂、交響樂的版權。
都是國字頭,自家人好辦事。
05年的時候,當時版權保護還等於零,中影在一部叫《旅程》文藝片那盜用了某地下樂隊的配樂,沒想到原作者動了真格,把《旅程》劇組連帶著整個中影都告了。
這種著作權官司,相當難打,原告是不知名樂隊,被告方又是大集團,沒想到官司竟然打贏了。
這事兒讓中影痛定思痛,開始注重起配樂的版權起來,不僅僅是配樂,其他的版權也忙活起來。加之中影長期和好萊塢八大為了引進片的事情,打官司,給練出來了。
後來在訴場上基本是京城必勝客,反過來成為版權捍衛者。
09年,中影出品了一部叫《天安門》的主旋律片,該片將開國大典的真實紀錄片修複,再用特效重新做一遍。
果然,修複後的彩色片自然比黑白的好,各類主旋律片不打招呼,通通拿來主義。
中影以“特效製作就是再創作”的理由,在訴場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方沂逐漸領會起找了個靠山的重要性——民營影視企業龍頭華夏影視怎麼做的,《唐山大地震》這種有相當概率收不回成本的大成本片,要大膽的把份額讓出去,拉港地的公司,拉國字頭的中影,拉其他民企。
投資方越多,分潤的人多了,但是幫忙的也多。
輪到《非誠勿擾2》的時候,這是一部還沒拍已經通過植入廣告收回成本的片子,賺錢幾率等於百分百。華夏影視選擇吃獨食,一分錢都不讓彆人投。
方沂該怎麼搞:《情書》是和中影、嗖狐合作的,他還拿不準能不能受歡迎。
假如下一部又是青春片,就可以考慮自己單乾,再下一部還是青春片,那時候已經打出品牌,他梭哈無疑。
——說乾就乾啊。《鋼的琴》拍完後,方沂和劉天仙回到了京城,這時候《情書》電影隻剩下很少一部分,有時候是副導演領著拍,而方沂跑去做采訪,宣傳自己的電影。
像是《青春片》這種當年拍,當年能上映的,要早早的做宣傳;相反,《阿凡達》這種特效大片,鬼知道特效做幾年(《阿凡達2》比預計的晚了十年),製片公司在沒拿到最終成片前,根本不會花大錢搞宣傳。
方沂先在電話裡,和三爺說了這事兒:“要反映時代的配樂,但不要太老氣了。”
三爺說:“你的老氣,和我的老氣,可能不是一回事——我建議中影這邊先幫你篩一遍,你自己抽時間一個個聽,看有沒有合適的,你自己來判斷。”
“或者,你找到了喜歡的,讓中影來幫你買。當然,這個錢是要算作投資的。”
到後來,又親自去了中影集團一趟,和三爺陳述電影的大概進度。
“現在基本拍完了,還剩下一點當代的劇情,因為要女主演——就是劉一菲啊,要她展現一點演技才行,我估計要磨一下,我不擔心我,我擔心她。”
“其他的沒什麼了,一些植入廣告?一些過渡片段?我讓一個副導演帶著一個新人,幫忙拍攝這些鏡頭。”
三爺捏著眉頭,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