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先做支線客機(2 / 2)

重生80年代 初雨彩虹 4847 字 10個月前

“我想要接手運10的研發團隊,在接下來,花費二十年的時間,投入最少五百億的資金,來做民航客機的研發。”

“航空工業是一個體係,這個體係是根植在整個華國工業基礎上麵的。所以,在這二十年時間裡麵,我們得要不斷的去補短板。”

“缺什麼技術,那我們就研究什麼。”

“最好是,整個飛機的零件到航電係統全部都國產。我的底線是,發動機和航電係統必須得要國產,我也會在兩個領域投入上更多資金。”

大家聽著陳懷慶的話,一時都沒有開口。

大家都有點被震撼到了。

“我了解了一下全球航空業的形勢,在民航大客機領域,有波音和空客這兩家公司占據絕對優勢。至於說麥道公司,大概率的會在未來某個時候被波音給吃下。”

麥道公司和申城飛機製造廠正在談合作的事情,麥道公司為了華國市場,將飛機組裝放到了華國來。

“至於說蘇聯的民航客機,其技術有,但是相對於歐美來講,還是要差了點。”

“此時我們華國在民航大客機上麵,技術實力上是不夠的。”

“我們應當根據理性一點,做支線客機。”

“支線客機的技術難度上麵比乾線大客機要低。全球範圍內,有好些家支線客機廠商,我們做支線客機,就可以避開和波音、空客的直接競爭。柿子先找軟的捏,我們先做到支線客機的全球霸主,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有了足夠技術積累,航空工業也取得了一個大的發展,才來搞大飛機。”

“因為我們暫時放棄大客機項目轉而做支線客機,還可以從米國引進上一些技術什麼的。”

支線客機怎麼的太賺錢,主要市場裡麵有太多的廠商。

廠商一多,那競爭就自然變得激烈。

這沒辦法的事。

市場就兩家企業,兩家不用明說,自然就有一種默契在。

這種默契的操控市場,即使大家都知道,可卻沒有辦法。

沒證據啊!

“航空工業的發展是一個係統性工程,我現在說的,就是個人的一個思路。具體在之後如何做,得要召集航空專家和商業團隊一起來開會,指定一個嚴謹的發展計劃。”

研製一款飛機可不能夠說直接拍腦袋就決定,還得要進行市場調查,看市場到底需要什麼飛機。

陳懷慶倒是知道,未來的航空市場,對那種超大飛機,像是空客a380這種寬體客機需求量並不大。

a380好像沒生產多少就停產了,其最大的客戶是中東一家土豪航空公司。

華國也有航空公司引進,可在市場上麵運營之後,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期。

也就是說,這飛機不符合市場需求。

對於一家廠商來說,花費巨資研發的產品,在市場上麵表現平平,那可真的,打擊老大了!

支線客機市場好像對90到120座的飛機需求挺大。

這種市場需求,還得要經過專門的調查和分析才行。

隨著陳懷慶說完,大家相互看了看。

陳懷慶這個思路,感覺還是挺可以的。

就是研發上麵,資金能不能跟上。

二十年投資五百億搞研發,怎麼的都感覺啊,有些在吹牛。

一年豈不是得要投入25億。

現在整個航空係統,一年投入的研發資金,也沒有這麼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