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川朱雀研發中心以通信芯片為主,蓉城白虎研發中心以汽車芯片為主,而申城青龍研發中心以工業芯片為主。
設計芯片,難嗎?
說難,自然是很難的。
對於沒有摸到門的人來講,自然相當的難。
可要說不難吧!
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家公司能夠設計芯片。
在之前的時候,反正芯片設計屬於大公司的專利。
一家小公司,想要進入到芯片設計領域,純粹在瞎搞。
很簡單的原因,芯片設計出來了,得要生產吧。
設計芯片,隻需要芯片設計人員外加上電腦就能夠搞定。
可生產的話,得要芯片製造工廠。
而建工廠,那就屬於重資產項目了,對於一家小公司來講,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
行業有進入的門檻,然後就給人的感覺好像很難的樣子。
可當四象科技成立之後,倒是很快的拿出來了設計的芯片。
人才這塊,四象科技有著meta投資的資金支持,直接拿著錢在各個研究所拿著名單來挖人。
至於名單哪裡來的?
當然是從四機部那拿到的。
研發經費不夠,讓四象科技將這些人才給利用起來,也是好事情。
四象科技能夠如此快的走上正軌,除了人才和資金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現在的芯片設計算不得太複雜。
華國和世界頂級有差距,可也沒有拉開上太多。
不像是十年後,那個時候芯片已經複雜到相當高的程度,華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又是不儘如人意,過多的依靠技術引進,而忽略自主技術的研發。
技術差距被不斷的拉大,大到人們都感覺絕望的程度。
直到中為海思芯片的出現,事實證明,華國人想要做出世界頂級芯片,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惜,芯片設計做到了世界最頂級,卻被製造給卡住了脖子。
想起了建國後,大量從海外歸來的科學家,他們設計出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裝備,可是設計出來的裝備圖紙,拿到工廠裡麵去,工廠卻造不了。
然後,這些科學家,去到工廠,考察工廠的實際生產能力,再進行重新的設計。
設計必須得要和製造能力相匹配,不然再好的設計都沒有。
張如京:“現在我們最大的客戶,就是四象科技。”
說著,目光看向陳懷慶。
陳懷慶投資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而又是讓產業鏈上麵的企業相互協作又獨立的運行。
四象科技給到墨塔半導體的代工價格還是相當高的,為了扶持墨塔半導體在技術上麵的繼續發展。
“0.8微米芯片製程工藝如何了?”
“以及在進行試產,預計最晚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夠形成量產的能力。”
0.8微米芯片製程工藝在去年的時候,國外的芯片製造廠商就已經掌握並且普及了。
墨塔半導體隻落後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按照摩爾定律18個月的周期來看,墨塔半導體實則落後差不多一代。
去年的時候,墨塔半導體實現了1微米製程工藝芯片的量產,現在這也是墨塔半導體主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