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時間裡麵,除了在材料上麵的自研之外,也不斷的從外獲取材料技術。
比如說蘇聯!
蘇聯在材料技術上麵,早先的時候自然要差於歐洲的,實際上在二戰前,全世界都要差於歐洲。
可是架不住從漢斯那裡補了一大波的血,將短板什麼的,紛紛都給補上來了。
但是漢斯也真的強,即使被兩個超級大國瓜分了一番之後,現在工業上麵依舊的強大,不敢稱之為第一,可絕對在前列。
各種的技術資料,紛紛的被帶了回來。
墨塔集團組織了大量會俄文的人來進行翻譯這些資料,光是這項花費,就是不少。
可一切都值得。
翻譯出來一項技術資料,就進行驗證,然後重新的編寫技術資料。
想要真正的掌握一項技術,那麼自然就得要親自上手給做上一番才行。
就像是做題,聽老師講,自己是懂了。
可得要親自做過之後,才能知道是否真的掌握。
材料技術除了自研之外,就是從國外獲取。
至於說工藝技術上麵,很多時候根本就不留於文字上麵的。
比如說有的工廠,一位老師傅退休了,生產的產品質量就直接降下去了。
說是經驗問題,本質上屬於生產工藝的問題。
墨塔集團在生產工藝上麵,很是重視。
標準化工藝生產!
將一切都進行詳細的記錄,不會出現後人想要複製,卻沒辦法複製出來的情況。
當然了,對生產工藝又是進行嚴格的保密。
比如說發動機這塊,大家都知道,霓虹的發動機技術好。我們國家的彷製能力又是很強,所以將霓虹的發動機給拆開,按照一比一的零件彷製還原。
彷製出來容易,可想要達到人家的那種質量,卻很難。
原因是什麼?
就在於生產工藝。
材料工藝、裝備工藝都不清楚。
所以,墨塔集團也研究霓虹的發動機技術,但是卻不會想著去彷製一款外形一模一樣的發動機。
而是參考一些他的設計思路。
在發動機技術上麵,墨塔集團已經走出來了一條自己的路。
金屬材料研究所和墨塔技術研究院稍稍的有著點距離,但是也並不是太遠。
自從墨塔集團收購渝州特鋼,然後將渝州特鋼的研發人員都合並到金屬材料研究所,然後又是整合了一番渝州的金屬類研究機構。
現在金屬材料研究所可是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都無比強的存在。
在金屬材料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渝州特鋼在特種鋼技術上麵發展得相當快速。
除了各種汽車用鋼之外,還有飛機用鋼。
另外各種類型的不鏽鋼,也是渝州特鋼的主打產品。
渝州有不少生產不鏽鋼刀具、勺子、餐盤的企業,其材料就從渝州特鋼進的。
渝州特鋼在墨塔集團收購之後,就直接在枳縣去新建廠區,和渝州鋼鐵挨在一起。
新廠區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已經實現了投產。
在渝州的規劃當中,要將枳縣給打造成為西南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蜀川在此時來講,鋼鐵產量在全國各省當中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
特彆這幾年,這鋼鐵需求大增,鋼鐵擴產就自然屬於相當正常的事情。
渝州鋼鐵要將鋼鐵年產能直接給擴張年產300萬噸,直接的要讓整個蜀川的鋼鐵產量翻倍。
這個計劃,早已經在董事會上麵通過。
至於說資金,一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大頭還是要從股市裡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