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三家小家夥長大之後,變成賽車手的話,陳懷慶感覺,他們的媽,會手撕了自己。
畢竟賽車手是一個無比危險的職業!
目光在看台上麵看了看,帶著小孩來玩的家長自然不少,在這群小朋友當中,或許就會有來看過比賽之後,然後就喜歡上賽車,長大後從事這項運動。
陳懷慶:“賽事組織上麵得要搞好,招商工作進行得如何?”
“主要都是渝州本地的一些企業來打廣告。”
王婉指著場地邊上的一個廣告牌:“那個路遙輪胎投入的廣告費最為多。路遙輪胎還向選手免費提供輪胎更換服務。”
路遙知馬力,天長現質量!
路遙輪胎是渝州本地的一家輪胎生產企業,而且還是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
渝州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和摩托車生產城市,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發展起來了一大批的配套企業。
路遙輪胎原先是枳縣化工總廠,進行企業改製之後,企業管理層迅速的瞄準了輪胎產業。
那個時候,整個渝州對輪胎的需求,可相當的大。
墨塔集團的摩托車產量年年都在不斷的增長,隻要生產出來輪胎,就根本不用愁賣的。
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路遙輪胎的產品線已經相當的齊全,從自行車、摩托車到汽車,乃至連工程車輛的輪胎都有製造。
路遙輪胎已經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
在技術上麵,路遙輪胎在技術引進的同時,也是堅持技術的自我研發。
路遙輪胎在技術研發投入上麵相當大,全鋼子午線輪胎和半鋼子午線輪胎都做到了在技術水平上麵全國第一的程度。
此時在西南證券交易所上麵,看一家企業到底好不好,有一項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情況。
隻要研發投入足夠,即使經營上麵暫時並不那麼的理想,可投資者也會抱有足夠的耐心。
技術為王,已經成為了共識。
這點主要還是受到陳懷慶的影響,陳懷慶在私下和公開的場合當中,很多次的說過,一家企業在短時間裡麵發展企業看企業老總的個人能力,可企業想要長久的發展,那麼就必須得要有自己的基石。
技術是一家企業最大的基石,是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所在。
早先的時候就說過,墨塔集團是很多企業的標杆,隻要墨塔集團沒有垮,那麼這個標杆就不會倒。
就依舊是大家學習的對象。
相比起去學習外國企業如何發展,照搬到華國來還得要進行本土化改革,畢竟照抄照搬的,基本上都屬於失敗的。
華國自有國情在,無論什麼東西在進入華國,都得要本土化。
墨塔集團作為華國土生土長的企業,其模式已經證明,在華國能夠取得成功。
相比起未來的不確定,這肯定得要學習成功經驗。
反正來墨塔集團進行考察交流的,不少。
陳懷慶:“路遙輪胎不錯的啊!”
大家首先想要的輪胎品牌是哪個?
是不是米其林輪胎。
在心裡麵,是不是覺得,這個品牌的輪胎,就是最好的?
原因是什麼?
華國的輪胎工業發展還挺早的,1915年開始生產自行車輪胎,1934年生產汽車輪胎,1964年和1982年國內先後自主研發、生產全鋼子午線輪胎和半鋼子午線輪胎。
到了2005年之後,華國的輪胎產量就全球第一了。
隻要華國在工業上麵拿到第一之後,就基本上能夠保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