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的城市建設,在最近二十年時間裡麵,屬於一個不斷加速的階段。
交通不斷的便捷,高樓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的長出。
城區麵積也在不斷的擴大。
城市不能夠說就隻有鋼筋水泥的高樓,還得要有優秀的管理。
渝州在這點上麵,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堅持中心論,一切為了人民。
陳懷慶:“養老這塊,得要搞好。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墨石軍工在之後的話,研發崗位大概率不會再是從國外招人了。
但是,人家為墨石軍工的發展做了貢獻,那麼就應該保證人家的老年生活。
這事情不僅僅是解決養老的問題,還是給在崗人員看的。
讓大家安心進行工作。
駐渝州13集團軍的訓練場上麵,一輛坦克正在快速行進。
墨石軍工離13集團軍的駐地不算遠,就十幾公裡的路程,所以墨石軍工的武器裝備要進行測試,全部就弄到這裡來。
如此,也就省下了測試場地的修建。
陳懷慶拿著望遠鏡,打量著在訓練場上麵行進的坦克。這坦克有著些玄武岩的影子,又是有著些不同。
“老板,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玄武岩MAX。采用了很多全新的技術,是華國工業技術的巔峰體現。”
玄武岩坦克的原型機研發上麵,因為有著大量前聯盟軍工技術人員的參與,所以或多或少的帶著些前聯盟的影子。
當然了,墨石軍工可不想說,永遠都活在前聯盟的技術陰影之中。
所以,在研發過程當中,也是大量的參考歐美第三代坦克的一些設計。
雖然拿不到歐美坦克的具體設計圖紙,但是從公開資料和圖片,就能夠推斷出來大量的信息。
這些東西,對於小國來講,就如同是天書一般。
就像是寫作業,學渣拿著學霸的作業抄,都搞不明白這題到底是怎麼做的。
而同為學霸的人,拿著作業,根本就不會去看答案,而是直接去理解做題的思路。
思路比答案更加的重要!
玄武岩坦克最終通過不斷的更新換代,形成了墨石軍工自己的一個技術風格。
高技術化、強實用性!
坦克被稱之為陸戰之王,而玄武岩MAX給人一種莽荒巨獸的感覺。
身披反應裝甲,給人一種凶猛的壓迫之感。
作為陸戰之王的坦克,也是有著天敵的。
像是反坦克導彈,一旦是命中坦克,直接上就完蛋了。
矛與盾的競爭開始了。
為了防反坦克導彈,坦克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提升坦克的裝甲厚度。
打個比方,之前的裝甲厚度是10,那就給增加到20,乃至30。
可是裝甲厚度增加了,可坦克的噸位那也蹭蹭的往上漲。
在動力恒定的情況下,就是要裝甲厚度,犧牲掉了機動性。
可機動性的重要性,根本就不用多說。
要是坦克機動性不高,那就純粹的被人當靶子打啊,裝甲再是厚,也挨不住轟。
所以,反應裝甲就出現了。
在坦克上麵,掛著一圈四四方方的東西,就是反應裝甲。
在每一塊裡麵,都有著惰性炸藥,這種炸藥是向外爆炸的。
一旦反坦克導彈在接觸到反應裝甲的時候,就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