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小年紀就不檢點,天天坐豪車上下學。”
司機扭頭,壓抑不住怒火,“少爺——”
“不用。”林澗說。
他降下車窗,司機配合地按響了喇叭。
嘟嘟嘟——
路邊的人聽到聲音,往這邊看過來。
林澗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男生變了臉色,支支吾吾:“林,林澗……”
林澗重新升起車窗。
車子絕塵而去。
第二天,他踩著響鈴走進教室,整天都跟躲避洪水猛獸一樣躲著林澗。
他不敢再來招惹林澗,又去結交其他人,林澗沒了他整天蒼蠅一樣圍著叫,也清淨了不少。
隻不過,男生很快找到了新的樂子。
有人說年少的孩子不知事,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事實上,一個孩子,從他會說話起,就有了撒謊的能力。
等到他們五六歲,進入學校,又會學會更多的東西。
比如拉幫結派。
而他們排斥一個人的理由往往很簡單,也很荒謬——以成年人的目光來看。
比如,林澗班裡曾經有一個女生,瘦小漂亮,靦腆害羞。
然而,一夜之間,她成了全班避之不及的存在。
起因是有人發現了她家裡在開一家擦鞋鋪子,專門給彆人擦鞋和修鞋。
五六歲的孩子,天然的惡毒加上驚人的想象力,讓這件很普通的事情變得驚天動地起來。
林澗不止一次聽到,他的同桌和他新結交的朋友繪聲繪色地講述,她身上是多麼的“又臟又臭”,周圍的空氣裡都有一股腳臭味。
——這明明是不存在的事情。
當時那個女生就在不遠處。
她是課代表,要幫老師收發作業,聽到這句話,整個人顫了顫,手裡捧著作業,進退兩難。
最終她還是抱著作業走了過來,抖著手把作業本遞給他。
同桌一看她,發出驚天動地一聲哀嚎,把全班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然後誇張地扯出一張紙,反複擦著作業封麵。
周圍幾個“朋友”都圍攏過來安慰他。
“算啦算啦,一本作業而已,大不了不要了。”
“就是,都被‘臭鞋’碰過了,你還要啊?也不怕傳染?”
——臭鞋是他們從影視作品裡學來的詞彙,脫胎於“破鞋”,一個更加惡毒的詞彙。
就和“婊子”之類的詞,一樣,同樣是他們從外麵學來的詞彙。
在他們眼裡,這類詞語是“大人的專屬”,“可以用來罵人”,“被罵的人會很難過”。
於是他們如獲至寶,時不時就要拎出來用一用,以彰顯他們已經“長大”的事實。
事實上,這樣的行為愚蠢到了極點。
林城教育他的時候告訴他,“你以為你在侮辱彆人?其實隻是侮辱你自己——隻有婊子才會罵彆人婊子,我希望這樣的詞彙永遠不會出現在你的嘴裡,和庸人做無謂的爭吵,隻會讓你也變成庸人。”
林澗聽到那個男生那樣評判他的時候甚至沒覺得生氣。
他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知道自己未來會走到什麼樣的位置,他的容貌如何不是彆人評判他的標準。
他隻是驚歎——
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以蠢為榮的人。
不過,適度的警告也是必須的。
但他不在意是一回事,這種話,對於一個六歲的普通小姑娘而言,實在是過於狠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