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來到
在之後的一個月裡,布秋家門口漸漸變的熱鬨了起來。每每出門,布秋和布春都會被拿著桑葉的婦女們,聯合追擊。
據小道消息說,隻要把桑葉放在天才的頭頂,隻需要過上三分鐘,在取回家佩戴在自家孩子身上,就可以讓自家孩子粘上天才的聰慧,考試旗開得勝。
這種迷信思想,也隻有少部分的封建信徒還堅信著。大部分的人都是不以為意,完全把這事看成了一場鬨劇。
而這場不符合科學的行為,終究還起在布秋又經過三次大考後,不攻自破。
春去冬來,轉眼又到了年底。布秋和布春的成績一直保持著兩門滿分,年紀第一的強橫姿態,穩居雲端。
她們從一年級下學期到二年級上學期,每次考
試都是滿分,從未在考試的時候粗心大意丟失過一分,這樣的光榮戰績很快就引起了各方學校的注意,特彆是段山小學的校長段於華。
他在知道這個布秋,就是當初在他學校受到王雪飛暗害,然後轉學離開的布秋後,當場連拍桌子後悔不跌。
隨後,為了不讓自己繼續錯失好苗,他還親自跑來了友家村,花重金邀請布秋和布春一起去段山小學。
甚至,為了讓劉小妹沒有後顧之憂,他還提出可以免費提供一套房子給劉小妹子一家借住,確保布秋二人上下學的便利。
可以說,段於華的條件已經十分誘人。隻是他運氣不佳,遇見了一個沒有主見的家庭婦女劉小妹。
如果你讓她炒菜,這絕對沒有問題,可你現在卻讓她去決定她女兒們的未來,對不起,她沒那勇氣。
最後劉小妹還是搬出了布二強,說想等他回來再拿決定,才勉強打發了段於華。
送走了段於華,劉小妹一家頓時又成為了村裡人的談資。
和以前不一樣的是,以前她們都是抱著嫉妒的語氣去評頭論足,而現在她們隻剩下羨慕。
加上,布秋和布春可是友家村僅幾十年沒出過的讀書天才,她們更加不願去得罪一個潛力不小的天才。
布秋和布春自然並不知道大家的心態轉變,她們正在忙著生產發箍。為了儘快趕出訂單,布秋連大伯母趙來弟,都叫了過來。
這一年來,布秋的發箍生意漸漸擴張了起來,從起初的自產自銷,已經變成了自產他銷。為此,布秋還在縣城最繁華地帶,專門租了個店麵,請了兩個員工,貼上了發飾批發二字,方便那些零散客戶過來拿貨。
為了自己的生意更加長久,布秋還搬出了後世
業務那套,按量提成。因為這條規則在,布秋也不怕那兩個員工不賣力幫她售賣,推銷發箍。這不,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布秋的發箍生意已經初見成效。
“小妹,你乾啥不答應去鎮上。多好的機會啊,段山小學可比咱們村裡的學校要好太多了。”正在製作花冠的趙來弟,一見劉小妹重新回到了縫紉機前,忍不住說了一嘴,語氣那是有多羨慕就有多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