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瞪大眼睛:“藥王孫思邈!!”
“您就是孫先生?”
“藥王”是後人尊稱的, 現在的孫思邈聽到的最多的稱號就是“孫神醫”“孫道長”,“藥王”這個稱呼,他還是頭一次聽到。
“若小友說的是隋唐年間太白山的孫思邈, 應當是老夫,隻是這‘藥王’二字,老夫可當不起。”
“就是您!錯不了!”朱橚激動道,“若連孫先生都當不得‘藥王’二字, 天下還有誰當得?
孫先生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晚輩時常拜讀,受益良多,還有《千金髓方》《養性延命集》《五臟旁通道養圖》等著作……”
一旁的華佗、張仲景、秦越人聞言,眸光驟亮,尤其是華佗這個外科鼻祖, 聽到《五臟旁通道養圖》, 忍不住道:“不知這《五臟旁通道養圖》可否借吾一觀。”
孫思邈:“……”雖然他也很想借,但他也沒有啊。
他不記得有寫過這本《五臟旁通道養圖》。
隋開皇元年,見國事多端,他便隱居太白山中, 一方麵刻苦鑽研醫學著作,一方麵采集藥草,研究各種草藥的功效,同時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 為看不起病的百姓治病[1]。
耗費四十餘載, 方撰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旁的,他雖有些心得,但還未動筆呢。
就算書真是他寫的,那也是未來的他寫的,現在的他可拿不出來。
於是, 孫思邈看向朱橚,“不瞞小友,老夫也想看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確為老夫所撰,其他的想來應該未來之作。”
朱橚一下子成了眾人的焦點。
被這麼多前輩矚目,朱橚滿腔熱血湧上腦門,拍著胸脯承諾道:“若是下次還能上來,晚輩一定將後世的醫書帶上來給諸位前輩。”
說完,朱橚紅著臉道:“晚輩十分仰慕諸位前輩,時常可惜前輩們所著的醫書古籍未能流傳下來。
好在今日能有幸見到諸位前輩,晚輩有一個不情之請,前輩們所著的醫書可否借晚輩抄錄一份,如此珍貴醫典失傳,實在是醫家之不幸,萬民之不幸。”
在一眾葛衣粗麻中,身著雲錦華服的朱橚實在鶴立雞群,而且他的衣服上還繡著五爪龍紋,一看就知道身份不簡單。
凡是漢朝之後的人都能一眼看出對方是皇族。
幾人聽到朱橚的話,著實驚訝了一把。能這麼重視方技的皇族可不多見,華佗等人都忍不住懷疑——難道後世開始重視方技家了?
同樣經曆過古籍失傳的孫思邈對朱橚的話深有同感,當即讚成道:“小友的請求,亦是老夫的請求,因為戰亂而失傳的醫書古籍實在太多了。
老夫回去後會收錄大唐現存的醫書,若下次還能上來,定將書帶上來。”
其他三人紛紛表示他們也一樣。
“在下可不可以也加入?”
“在下也想加入。”
……
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形成了以朱橚、孫思邈等人為中心的圈子。
朱橚見圍過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問道:“諸位都是大夫嗎?”
緊接著他就聽到了一個又一個被稱為神醫的名字。
“在下淳於意。”
這是西漢年間的倉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和扁鵲合並立傳,即《扁鵲倉公列傳》。
緹縈救父也是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下董奉。”
這位是與華佗、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的名醫,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人。
“在下皇甫謐。”
這是魏晉年間的名醫,史上第一位撰寫針炎學術的醫家,他的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每個學針灸的人都必看的醫典。
“在下錢乙。”
這是北宋年間的名醫,醫術高超,在當時無人能及,尤擅兒科,著有《傷寒論發微》《嬰孺論》《錢氏小兒方》等傳世醫書。
“在下宋慈。”
朱橚眼睛都瞪圓了,這位雖不是名醫,但經曆更是了不得,南宋宋寧宗時期的進士,宋理宗時,做了江西提點刑獄的幕僚,從此開啟了其不平凡的一生。
他總結了前人經驗和自己四任提點刑獄期間檢驗的心得,撰成《洗冤集錄》這等傳世名著。
“在下甄權。”
“在下甄立言。”
甄權與甄立言是兄弟,二人都是生於南朝梁年間,卒於唐貞觀年間,是大唐年間的名醫,兄甄權於針灸術造詣尤深,兼通藥治;弟甄立言醫術嫻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蟲病。
……
朱橚對明朝之前的名醫如數家珍,看著這些前輩恨不得上前拜師。
當然也有一些感覺聽過,但是沒什麼印象的,比如自稱醫官夏無且的,他就實在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
還有一些他很確定沒聽過的,比如留著辮子頭的葉桂等人,清朝的人他怎麼可能聽說過。
直到——
“在下李時珍,見過周王。”
朱橚眨了眨眼,“你認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