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寫好~~~”
王浩弱弱的說了句。
“多少頁?”張誌強繼續問道。
“二十多頁。”
“估計要一、兩萬吧,現在好像越來越貴,但是,兩萬多、三萬也夠了。”張誌強估計了個數字,說完不忘扯著嘴角補充一句,“你是機器嗎?這麼快完成三篇論文,還都想投國際雜誌,還是說,以前的內容?”
“這就對了。”
朱萍馬上得出結論,“應該是以前的內容吧。王浩,東港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啊!”
她用這個理由說服了自己。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來西海大學一個多星期,就寫出三篇投稿國際雜誌的論文,實在是有些太驚人了。
王浩乾脆也不解釋了。
這時候,羅大勇忽然說了關鍵的一句,“學校有補貼吧?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補貼越高。”
“如果是《科學》、《自然》等排名靠前的雜誌,能拿幾十萬呢;影響因子超過10的期刊,能拿一、兩萬;其他也有補貼,最低也有一千塊吧。”
張誌強也跟著道,“對,彆擔心,有補貼。”說完還跟上一句,“我拿過一次,兩萬多。”
這句話等同於說‘我在頂級期刊發表過論文’。
朱萍聽得直撇嘴。
她有些看不慣張誌強總是顯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辦公室裡,張誌強確實很厲害,已經確定能評上副教授。
王浩則聽得心花怒放。
他本來以為在《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發表論文,一篇能有上千的稿費收入就很不錯了。
原來,大學還有補貼啊!
《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也是影響因子大於‘10’的國際頂級期刊。
一篇能拿兩萬,三篇就是六萬!
手裡的三篇論文也可以試著投稿頂級期刊?最新的一篇倒是有機會,其他兩篇還是算了。
王浩仔細算了下支出和收入的對比,再次感覺前一天的兩篇論文就是雞肋,投稿國際雜誌,花費幾百、上千美元,結果就隻能拿到一點點的補貼?
兩篇賠錢貨!
“要不,就乾脆發表在國內雜誌好了?入不入SCI都沒關係,花了幾百、上千,發表就可以了。”
王浩仔細思考起來。
辦公室裡的其他人,也以論文的話題做引子,嘰嘰喳喳的開始討論起來。
他們說的是職稱評定。
這方麵,張誌強最有發言權,“轉副教授,學校沒有明確規定,但最好是有一篇(國際)高影響力的論文,再有幾篇SCI,如果SCI很多,十幾篇,幾十篇,也沒問題。”
“最好,手裡還有項目,國家或省級青年基金項目,能完成就更好了。”
“其他也有要求,什麼教學年限、學曆之類,但不是必須的,最重要的還是論文。”
他說著也吐槽了一句,“看報道天天說,破除‘唯論文主-義’,結果還是論文最重要,我這兩年,感覺什麼研究都沒心思做,整天就寫論文了。”
然後再接上一句,“現在才有點時間。”
意思差不多可以理解為,“終於評上副教授了,不用再繼續努力寫論文了。”
前者,才是關鍵。
其他人早就習慣了張誌強的‘話術操作’,乾脆無視了他的最後一句,也跟著討論起來,“是啊,說是說,做是做,不用論文評定,用什麼評定?”
“我上次和社科的一個教授聊,他就說這個問題。我們國內人都有個優點、也是缺點,就是善於鑽漏洞,要是沒有確定的評價手段,行政都能升教授。”
“就是太卷了,你看王浩,三篇論文寫完了……”
“我工作到現在,一年了,一篇都沒有!寫英文,就是最大的阻礙!”
其他人也隻是簡單的談一下。
王浩沒有參與到話題中,隻是靜靜的聽著,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SCI,還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評定職稱,還是其他什麼,多幾篇專業性的SCI,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所以,虧錢就虧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