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聘任為理學院教研室的研究員,直接跨過‘副研究員’級彆,直接享受正高級薪資待遇,王浩成為了西海大學教職工群體的焦點人物。
同時,也有很多學生知道了王浩。
學校裡的老師‘跨級彆’晉升,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但‘跨級彆’晉升的老師,是自己認識的老師就不一樣了。
本科大二應用數學、物理係等好幾個專業,還包括研一數學專業的學生,都知道王浩被學校破格聘任的事情,私下裡也少不了討論幾句。
結果就有學生到往上發微薄、發帖說,“我們大學簽了個神仙,來大學一個多月,發表了七篇sci論文,公告上說,直接從講師跨級彆享受正高待遇……”
“關鍵是,他正是我的《偏微分方程課老師,而且超嚴厲的!”
“真的是超超超超……嚴厲!”
後麵當然不重要。
其他人不會在意大學老師嚴厲不嚴厲,他們關注的是前麵的‘一個多月七篇sci’,就有好多人回複說,“一個半月,七篇sci?不是開玩笑吧?”
“我找到西海大學的公告了,還真是,七篇sci!”
“一個月七篇sci,都是發表在他家開的學術期刊上嗎?”
“一個月七篇,肯定灌水!”
“現在高校職稱晉升隻看論文,一個半月發表七篇sci,竟然能直接享受正高待遇,聽起來也有點魔幻了……”
“我敢肯定,這個老師不簡單啊!”
本來學生發帖、發博,就隻有說一下事情,有人回複也引起不了熱議,後來就有個網絡大v,專注於社會新聞評論的博主,寫了一片‘抨擊唯論文主義學術風’的文章,怒斥以論文數量評職稱害人。
前麵倒還是很正常的,說了一下教育部最新的政策,不能單獨以論文做職稱晉升的評價條件。
然後話題一轉,說有的高校已經開始轉變,舉例了首都大學、東港大學、鄭陽大學等等等,後來就說大部分高校,還沒有出台相應的政策。
有的高校不僅沒有出台政策,甚至還‘頂風作桉’,把‘唯論文主義’推到了一個曆史高峰。
點名,西海大學。
西海大學聘任了一名博士講師,一個半月發表了七篇sci,直接被破格聘任為教研室研究員,而且是享受正高待遇的‘正研究員’,比副教授級彆還高。
一個剛進學校的講師,級彆再高也隻是八級,因為一個半月發表七篇sci,破格享受四級正教授待遇……
這也太魔幻了!
另外,一個月發表七篇sci?可能嗎?這個道理,西海大學不清楚嗎?
“他們心裡清楚,他們隻是裝作看不見、不知道!”
“有學界大老曾經說過,一年發表十篇論文,都是灌水,都是無效的科研。一個月發表七篇,會是什麼概念?”
“哪怕是一個月發表七篇sci,就能被破格提升享受正高待遇了?”
“這會讓多少悶在實驗室裡,日如一日、年複一年的科研人員寒心啊!”
文章已經把事件上升到了‘讓國內科研工作者寒心’的程度,而最後的補充更是火上澆油
“這名被破格聘任的西海大學講師,正是前一段事件,因為出現低級錯誤,給東港材料實驗室帶來千萬損失的‘人才’……”
好多人看了文章,腦子裡頓時浮現出,一個實驗出現低級錯誤,帶來重大損失的‘無能博士’,被學校嚴肅處理以後,馬上被西海大學聘任,造假了七篇sci論文,通過一係列手段,快速被學校破格聘任的故事。
這篇文章的內容令人憤怒,自然能帶來極高的量,甚至還登上了網絡熱搜榜單,一躍排名到三十多位。
好多大v博主也跟著發表看法,基本都是不相信一個半月,能發表七篇sci,並建議繼續挖掘內部,一定要找出‘破格聘任’背後的故事。
顧悠悠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了消息,馬上就和李倩一起,到網上為王浩澄清,說她們認識王浩,知道他非常有水平。
顯然。
兩個女孩兒的澄清,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發出去的消息,即便沒有被快速淹沒,也收到了各種的抨擊。
“多少錢一條?”
“姐們,有賺錢的路,大家一起賺啊?”
“一個月七篇sci,一看你就沒做過科研,甚至智商都有待懷疑。你還是數學係研究生?就這個智商……”
“……”
顧悠悠都快被罵哭了。
李倩倒是有顆大心臟,不急不慢的和網友展開罵戰。
然後,顧悠悠想起應該趕緊告訴王浩,馬上就打電話過去了。
另一邊。
王浩放下了電話,馬上放下了手機查看,辦公室其他人也都知道了,也趕緊上網看了一下。
“這些人說什麼?”
“論文造假,水論文?cauchy問題表達是能水的嗎?這是算法,又不是實驗!”
“他們懂不懂啊,就亂說。”
“真是太可氣了!不行,我看的要罵人了!”
王浩也仔細看往上的評論,還通篇看了最初的文章,心裡也憋了一股氣,後來仔細想想就平和了許多。
“沒關係,大家也彆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