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的第一場,還是在‘二會場’,就更是差到了極點,可以歸在‘完全不被看好’行列。
阮海龍安慰性的說道,“能做報告就很好了。我也投稿了,結果連一審都沒過,像是這種A級會議,拒稿率實在太高了,甚至比A+會議還高。”
“而且,你的研究肯定不會被看好,換做我是組織人,也會這麼安排。”
他說的很直白,卻是心裡話。
‘大數相乘算法’有很多人研究,但能做到‘改善’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會議投稿並不是把所有內容都發過去,就隻是介紹一下成果、簡單說一下過程,全部的研究內容,尤其牽扯到了算法、計算機表達,都是非常複雜的,也不可能在最多幾十頁的論文中,把細節全部寫出來。
一個沒多大名氣的學者,投個‘大數相乘算法’論文,能通過審核就已經很可以了。
會議組織方肯定會認為,研究最多隻是對‘大數相乘算法’的改善,也就是增加一點點的效率,或者乾脆就是,不確定研究是否是正確的。
所以,做報告的時間安排,肯定放在‘最差的時間點之一’。
兩人正說著往外走,就看到三個人一起走過來,都是華人麵孔,就多注意了幾眼。
王浩注意到其中一個地中海發型的人似乎是有些眼熟。
留著地中海發型的人也同時看過來,盯著王浩看了好半天,試探的喊了一聲,“王浩?”
王浩指了下自己也走了過去,他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您是……”
好半天還是沒想起來。
“沙老師啊!”
“哦~~~”
王浩頓時恍然大悟,“沙老師!”他終於從記憶裡找出了地中海發型的信息。
沙老師,名字叫沙勉之,是專業課《線性模型》的老師,隻是教過十幾節課,其他也沒有接觸,自然沒多少影響。
沙勉之記住王浩也是在王浩留校之後,材料實驗新聞有了個印象,知道是曾經的學生有些惋惜。
前一段時間,王浩還登上了網絡熱搜,一個多月發表十篇論文,被《新華日報》點名報道,東港的教職工好多人都在說。
沙勉之教過王浩也就多注意了一下,結果沒想到會在馬賽參加學術會議重新見到王浩。
身在異國,師生相見,自是感覺親近了一些。
雖然王浩因為實驗出問題被東港大學‘解聘’,但實際上,東港大學的普通教職工對王浩的事情,也隻是聽一下、談上幾句而已。
沙勉之介紹了同行的人,一個是研究的合作者,東港師範大學教授王明坤,王明坤比沙勉之年輕一些,四十左右的年紀,隻是中年發福比較嚴重,看起來有些虛胖。
另一個則是沙勉之帶著的博士生,名字叫徐傑,二十五歲。
沙勉之給徐傑做了重點介紹,明顯是非常看好徐傑的潛力。
等幾個人互相介紹完,沙勉之一行人去簽了到,再回來就一起到會場四處看看,會場是在馬賽一個著名公園內部,走出會場的環境也很不錯。
邊走、邊看、邊聊。
沙勉之說起王浩離開東港的事情,也替他喊上幾句不平,“這事,也沒法說。但我覺得,學校直接解聘就不對。哪怕是實驗數據出錯,其他人呢?這種問題,肯定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
“唉~~”沙勉之說著也歎了口氣。
類似的事情其他人也隻能是說說,解聘王浩是學校領導層的決定,有什麼辦法?
“都過去了,不提了。”
王浩不在意的擺擺手,也問起了沙勉之一行人的來意。
“作報告啊!”
沙勉之談到這個也精神了,“我們今年年初的成果,有關IO的研究,投稿A+會議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就看準了STACS。”
王明坤也頗為振奮的說道,“這次我們準備拿個最佳論文獎回去!”
“額~~”
王浩問道,“沙老師,STACS就隻會評選一篇最佳吧?”
“對,這才有意義!”沙勉之肯定的點頭。
王浩猶豫了一下,笑道,“那這次,我們可就是競爭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