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浩就是在吸取知識中度過。
他再次去了正負電子對撞中心,和西京交通大學的團隊在一起,對於譜儀實驗的研究目的有了清晰的了解。
這個研究的終極目標,就是破解誇克物質之謎,以及找到正反物質的不對稱起源問題。
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是粒子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現象,研究最初開始於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恒定律,他們以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宇稱不守恒定律”認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鏡像”空間反射不對稱性。
後來就產生了一種理論,認為正反粒子的衰變不對稱,每十億個正反粒子湮沒的過程中,就有一個正物質粒子被留了下來,並最終組成了當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
正因為如此宇宙中才隻有正物質,而沒有反物質。
這是對物質來源的解釋。
近幾十年來,粒子物理學家們都一直在尋找支持理論的證據,而他們做的方法就是研究破壞現象。
破壞,也就是正粒子和反粒子衰變過程不一樣的現象。
破壞的研究手段還是研究特殊的粒子。
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科西超子,就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自從十年以前,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團隊就一直在研究科西超子的衰變。
而研究科西超子,就需要研究ps粒子。
ps粒子的衰變會產生正反科西超子,之後,正反科西超子還會繼續衰變、直到消失。
現在的實驗就是啟動設備來做新的對撞實驗,收集足夠多的數據,以更加精確的測定分析手段,去做詳細的研究,希望能夠有新的發現。
在了解整體的實驗內容以後,王浩關注的還是自己團隊的工作,也就是自己要參與的工作,畢竟實驗研究,最初就有幾百、上千人的團隊完成。
在幾百、上千人的團隊中,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第三天上午的時候,新一次實驗正式開始,但是除了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以外,其他人什麼都做不了,就隻是等在房間裡,聽著外麵機器嗡嗡的響。
實驗過程沒有想象中粒子對撞的華美,就隻是感覺聲音非常的煩躁。
大型設備裡麵具體發生了什麼可以想象,但卻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參與實驗的人也隻能從檢測裝置看到一些亮點兒而已。
這就是真實的粒子對撞實驗。
實驗準備進行了很久的時間,實際上,真正的實驗用時非常短,而實驗過程就是瞬間的碰撞,大部分還是耗在前期準備以及粒子加速上。
很快,實驗結束。
機器設備傳出嗡嗡的響,但聲音明顯漸漸弱了許多。
下午,研究團隊舉辦了工作分配會議,王浩所在的團隊去了三個人,薛文卓、他還有另一個西京交通大學的物理教授董誌輝。
他們進入到會議大廳以後,就坐在了後排的一個位置上,但是他們前麵,是正規的第七工作組,由高能所的專家以及首都大學團隊組成。
第七工作組,並不是常駐的團隊,也是臨時組建起來的,但相對要正規太多了,工作組是由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率領。
其中還有兩個高能物理專家、好幾個首都大學的數學物理教授,和其他團隊實力自然不是一個級彆。
他們也負責數據分析工作,而且工作包含了西京交通大學團隊的內容。
第七工作組就是主力工作組。
下屬有兩個團隊,分彆是西京交通大學的團隊以及湖州大學的團隊。
下屬兩個團隊都是拚湊出來的,就比如西京交通大學的團隊來自三個大學,還有西海大學和西京科技大學。
湖州大學的團隊也很類似。
這種高校組成的臨時團隊就是過來學習的,但也是有作用的,他們各自分配了第七工作組一半的工作量,最終做出的數據分析,會和第七工作組的數據結果進行對比。
如果雙方的數據一致,分析結果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不一致就要找出其中一方的問題,大部分情況下,肯定是臨時拚湊團隊數據有問題。
薛文卓、董誌輝坐過去以後,前排的第七組幾個人回頭看了一下,朝著薛文卓點了點頭,也有認識董誌輝的點了下頭。
王浩也被看了好幾眼,最開始沒人認出來,直到前麵有人小聲說了什麼,頓時好幾個人一起回過頭。
“王浩教授?”前排一個教授問了一句。
看到王浩點了下頭,旁邊人頓時熱情許多。
王浩和幾個人寒暄幾句會議也準備開始了,他坐在位置上,認真聽著會議工作分配內容,參加這種會議還是感覺很新奇的。
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薛文卓也解釋了團隊的工作,有些自嘲的說道,“我們就是邊緣角色,前麵的第七組才是主力。”
“不過我們主要是來學習的,其他人還沒有這個機會呢。”
王浩倒是不在意什麼主力、替補,兩個團隊做同樣的數據內容也是正常的,否則隻有一個團隊來做,研究出錯也很難發現,他跟著來看實驗,就隻是帶著好奇過來轉一圈,順便參與到工作中。
如果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是最好,發揮不了作用也沒關係。
反正他也不是物理學家。
王浩關心的一下時間問題,“這個分析大概要用多久完成?”
薛文卓道,“大體上三到五天就可以了吧,如果進度慢要一個星期。”
這個時間還是能接受的。
王浩繼續問道,“也就是說,我們做完這個實驗數據分析就可以離開了,對吧?”
“對。”
薛文卓點頭,“我們主要就是過來參與實驗分析工作,讓其他人也知道類似的工作該怎麼做,當最好是能有成果,比如更快的完成,比如和第七工作組的數據一致,這種表現就很好了。”
“第七工作組,完成所有分析要多久?”王浩好奇的問道。
“他們比我們多一倍的數據,但應該在五天內結束吧?”薛文卓也有些不確定,但一般來說,主力的工作組實力很強,哪怕是多一倍的數據也能更快完成。
在實驗進行的當天下午,各個工作團隊就開始向下分配工作。
西京交通大學團隊負責的是區的上半部數據,團隊裡有幾個人參與的工作,就開始給其他人講解具體要怎麼進行分析,並對於工作進行分配。
團隊是要分工合作的,有的人負責大亮點的分析,有的人負責小數據的去除,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對於普通數據的分析,來確定具體是屬於什麼粒子,並計算記錄相關的詳細數據。
何毅也參加過一次實驗分析工作,他是西海大學的教授,自然重點照顧王浩和肖新宇,給他們詳細講解了,分析數據的方法、情況等內容。
王浩都聽完了以後,也理解了大部分,但具體分析肯定還要做的時候再看,他有些疑惑的問道,“這種普通光點的分析,就隻能手動計算嗎?我看有些是能夠用計算機直接劃分的,但有些都需要手動計算。”
“不然怎麼樣?”何毅用力抿了抿嘴,“很多粒子之間的差異太小了,而各種情況都有所不同,隻有手動計算才能保證準確性,反正到現在,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確定完成所有的普通光點的分析。”
王浩思考著點了點頭但還是覺得速度太慢了,也怪不得十幾個人的團隊也需要好幾天。
他仔細想了一下,乾脆建立了個任務試試
任務二
研發項目名稱:區數據普通光點粒子分析難度:。
靈感值:0。
好簡單!
王浩看到研發內容的難度都有些驚訝,但仔細一想卻很正常,他已經對工作有理解了。
現在的工作就是根據實驗數據去區分粒子,但區分粒子隻是其中之一,還需要對於反應出來的各種特性進行計算。
但是,普通光點的數據分析,主要難點就在於根據特性區分粒子。
隻要能確定粒子的性質,其他相關數據分析起來就會變得很容易,但還是有一部分需要手動去計算,但因為直接確定粒子性質,工作量肯定會大大減粗略估計能減小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