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文發布,數學界嘩然,王浩還有第二篇證明!(1 / 2)

綜合樓辦公室的幾個人嘴巴還是很嚴的。

羅大勇提醒他們不要出去亂說,主要是提醒了朱萍,朱萍憋了有半個月時間,確實沒有再和其他人說。

她感覺自己都快憋出病了。

大家都不提這件事,張誌強自然也不知道。

他隻感覺自己遭受了辦公室的冷暴力,連續好幾天時間,都感覺氣氛怪怪的,每當問起來的時候,就總是聽到那句話,“你自己不知道嗎?”

張誌強感覺很冤枉。

他想過無數種可能性,後來都被否決掉了。

顏靜不說。

老實人孫健也不說。

羅大勇一般不說話,有時候,隻是看他一眼就轉過了頭。

朱萍……

張誌強被噴了一次,完全沒有再次麵對的想法。

最終,他還是不知道。

幾天以後,辦公室的氣氛終於恢複了正常,因為事情根本沒有人提及,張誌強也把問題拋在了腦後。

他的性格有個優點是不記仇。

不管是他得罪了彆人,還是彆人得罪了他,一般的小事情,過去了就很快忘記了。

梅森數實驗室則是一片平靜。

實驗室裡,就隻有海倫知道王浩完成了研究,但她不是一個八卦的人,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相關的思維邏輯。

她知道消息後,隻是靜靜的等待論文發布。

對於海倫來說,看王浩的證明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她還是非常期待的。

但她也有一些煩惱,或者說是擔憂。

海倫自然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代表著什麼,有人能完成這個猜想的證明,可以說在數學上已經功成名就。

當一個男人功成名就了,他會乾什麼呢?

尤其是單身的男人……

海倫再考慮一下自己的年齡,不由得產生一種巨大的緊迫感,也讓她的精神顯得有些焦躁。

這件事似乎過去了。

學校裡沒有人在提及,王浩自然不可能主動去說,他倒是不在乎彆人知道還是不知道。

另外,他以為張誌強肯定是知道了,因為他說過一次了,還問過張誌強用第二種方法證明有沒有意義。

學校裡的氣氛一片平靜。

王浩感覺很不錯,他並不想提前受到過多的關注。

何毅說了個消息,科學基金那邊的專家組定,下個月中旬以後再來。

這就放心了。

王浩還是在乎物理實驗室的項目的,也希望專家組能夠錯開時間來,他就能夠專心的去談後續的研究。

這段時間就輕鬆很多了。

王浩平時就是上上課,他也不繼續埋頭做研究了,保持隨遇而安的心態去生活。

當然,他還是有事情做的,就是航天局那邊的項目。

梅森數實驗室的項目,是完成氣動力學特性模擬彷真係統的一部分算法。

簡單來說,主要就是做解析偏微分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組的算法,其他附帶的輸入輸出以及輔助算法,難度相對要低一些,達不到研究的程度,讓博士生和其他人負責就可以了。

王浩把外圍的所有工作都交給了張誌強,在核心算法方麵,他還是和鄭堯軍、祁曉兩個教授一起做。

鄭堯軍在偏微分方程領域也是有一定成果的,做核心算法的底層數學基礎方麵能有很大幫助。

祁曉則是在算法上很有研究。

如果能給予數學基礎的支持,祁曉就能夠完成相應的核心代碼,他在算法、寫代碼的水平上,要比王浩強出不少。

當然,底層的數學基礎是最重要的。

係統工程司方麵提供了一些原始的資料,其中包括他們現有係統的代碼、計算方式以及數學分析方式。

王浩耐心的研究了一下,發現數學底層方麵還是有些粗糙的。

原本的係統需要好多人去做計算分析並錄入參數,根據參數來計算出相應的數據,再結合其他所有的數據和計算進行氣動力模擬。

這是很麻煩的過程,而且模擬效果偏差相對較大。

當然,不管怎麼提升算法能力,偏微分方程組的求解,都肯定需要一定人工輔助去錄入參數,區彆隻是錄入的多少而已,但王浩發現他們的人工計算方法,依舊相對有些粗糙。

大概是因為當時NS方程相關研究,還多是以‘代入數值’的方式來求解,求得的近似解自然和精確的差異大一些。

這就像是計算一個力的數值,精確點就是100牛頓,但得出的數值都是110、90、89,偏差相對還是有些大的。

這種偏差放在原來的使用上是足夠了,但因為在研製的重型火箭,對於精度的要求更高,偏差就在可控的範圍外了。

王浩對於所有內容進行了了解,馬上就把握了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模湖計算。

算法對於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存在一個模湖計算的過程。

這種模湖計算的方式,可以計算出‘近似值’,來進入到後續的計算中。

因為方程轉化並不是代碼可以完成的,一些必要的算法中途無法直接計算出結果,都會利用模湖處理的方式進行。

在這方麵,王浩並沒有做過研究,就針對問了祁曉教授。

祁曉對於模湖算法有一定了解,但也隻知道個大概,會一些簡單的運用而已。

王浩了解個大概以後,就決定自己進行研究,他建立了個和‘模湖算法’有關的研究任務,就開始仔細看模湖數學的資料。

這個研究項目的難度隻有‘E級’,還達不到科研的程度,但用來改善算法已經足夠了。

王浩隻希望做到能夠利用模湖計算,把內部計算數值的偏差縮小到一定範圍。

比如,原本是10~20的範圍取值。

如果是取值是11,偏差就相對大一些,把範圍縮小到3~17,哪怕在裡麵隨機取一個數字偏差大概率都會小很多。

當然,這是概率問題。

很多偏微分方程是無法求解的,也根本不可能知道精確解是多少,也許‘11’更接近精確解,但隻是相對於一個數據而已。

當數據量足夠龐大的時候,縮小範圍就要精確太多了。

……

王浩不急不慢的研究氣動力模擬項目的核心算法,時間也很快到了月底。

來布尼茨趕在前兩天完成了審稿。

他為了這個審稿忙碌了大半個月,還特彆去了一趟瑞碘皇家科學院。

他去瑞碘皇家科學院的目的,是找頂級的數學家幫忙把稿件分成幾部分,然後就可以找其他數學家針對性的進行審稿。

最終還是趕在月底前完成了。

雖然過程是很忙碌的,但結果是很喜人的,所有審稿得出的結論都是通過。

“這就是一篇正確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從現在開始就會變成哥德巴赫定理!”

“真是很有價值的一刻!”

來布尼茨感覺非常的激動,但他沒有時間去感受情緒,馬上就去了印刷的工廠,找到相關負責人,決定在原本已經開始印刷出版的最新一起期刊中,最後加入二十幾頁的新論文。

工廠負責人非常的為難,“但是,有很多已經印好了,數量也超過了三千冊。”

來布尼茨不在意道,“把那些都銷毀,那是不完善的期刊,加上這一篇論文才是完善的。”

雖然他隻是《數學學報》的主編,但已經得到了上級的委員會點頭,自然有權利做出這個決定。

三千冊,虧損很大。

但是,相比發布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來布尼茨還是感覺很有壓力的,他之所以堅持這一期就要發表,就是因為王浩說起,有另一篇證明,投稿給了《數學新進展》。

他希望那是假的,是玩笑,但萬一是真的呢?

這是賭不起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