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存在四種基本力,分彆是引力,電磁力,強核力以及弱核力。
電磁力是僅次於強核力,是強度第二高的力。
有關物理學的四大力,已經有了非常詳儘的解釋,但基礎物理依舊不斷的進行研究,還會進行一些非常重大的實驗,目的就是希望實現四大力的統一。
這是物理研究的終極目標。
有關四大力的任何一個全新的、符合邏輯的解釋,都可以說是一項非常驚人的成果,因為研究會帶來不同視角的理解,會幫助科學界拓展研發以及思考方向。
但是,往往越是基礎的研究難度就越高。
在電磁力的基礎解釋上,近幾十年來都沒有任何讓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另外,也很少有理論物理學家,會去研究解釋最基本的力,他們更喜歡去完善粒子標準模型,理解宇宙基本的構成,去解析黑洞、大爆炸、反物質、暗物質等等。
這或許也和難度有關。
每一項基本力都已經有了詳細的解釋,再想要從其他角度去理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電磁力也同樣如此。
當聽到王浩說要用新的幾何去解釋電磁力,報告會現場很多人都驚訝的討論起來,“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去解釋電磁力?這怎麼可能做到?”
“這種研究難度太高了吧?”
“有點荒謬啊……”
“我想不通他說的新型幾何,為什麼能夠和電磁力聯係在一起?”
“難道是凝態物理?”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關鍵。
國際頂尖的學者們都是很有水平的,即便是做數學相關的研究,對基礎物理肯定也有一定的涉獵。
如果說能把幾何問題和基本力學聯係在一起,最有可能的領域就是凝態物理,同時,好多人也關心起王浩‘研究物理問題’。
這才是關鍵。
在國際數學界看來,王浩就是基礎數學的未來,還指望他能夠成其他研究,怎麼就突然去研究物理問題了?
雖然依舊是使用數學的方法,但怎麼想還是不能接受。
“王浩怎麼去研究物理了?”
“什麼電磁力,四大力,數學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數學才能有物理,即便是愛因斯坦也要使用黎曼幾何為基礎,去構造他的廣義相對論!”
“不要研究什麼物理啊!”
“純數學才重要……”
關於報告會上的討論,王浩就聽不到了,他隻是回答了一個問題,然後就選擇斷開了連接,因為他隻是做工作報告,說起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和一些進展。
他迫不及待的清點起收獲。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導體內部微觀形態研究難度:s。】
靈感值:77。】
“還好!”
靈感值提升的數值並沒有想象中的多,大概隻有五十點左右,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王浩對報告還是很期待的,主要是因為聽報告的人會很多,他是通過視頻通訊的方式進行報告,還有網絡直播進行實時播放。
其他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直播來看報告內容。
之前有一定的媒體宣傳,國內觀看人數就超過五十萬人,隻不過後來人數越來越少,因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聽得懂。
但即便隻有一萬人,也是課堂上不能相比的。
隻可惜,靈感值並沒有獲得爆發式的提升,二十分鐘近五十點的提升也很不錯,但相對於人數來說就不算什麼了。
“類似的研究,普通人幾乎不能帶來靈感。”
“能聽懂就是基礎的門檻,但大部分是聽不懂的,所以麵向普通人的直播並沒有意義。”
這是遺憾的地方。
王浩還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錄製視頻也不會有效果,因為靈感的反饋是即時性質的。”
“但是,直播也會存在信號延遲的問題,那麼會不會有一些人因為信號延遲,就導致反饋不及時?”
“或者是因為距離太遠,但是靈感是怎麼傳到腦海裡的?”
“……”
當深入去思考係統有關的問題,就發現根本就無法用現有的科學來解釋,大概也因為係統本身就‘不科學’,或者是遠遠超出現有的科學水平,隻是一個判斷正確方向的功能,就絕不是程序能夠做出來的。
“大概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王浩最終還是搖搖頭,最少以現在的水平,根本不可能理解係統。
他還是專注於研究。
一次報告會獲得了很多的靈感,也讓他對於研究有了把握,感覺再進一步就能完成了。
電磁力,廣義上來說,包含的範圍就太大了,比如,推力、拉力、支持力、彈力、摩擦力,等等。
這些力看似和電磁力無關,實際上,全部都屬於電磁力。
電磁力描述的是分子、原子之間的斥力和引力,當物體相互接觸的時候,原子之間的斥力和引力就占據主導地位,進而形成了包括推力、拉力、支持力等一係列的力。
但是,有關電磁力的研究是在‘狹義方向’上,也就是普通人常規理解的方向,包括電場、磁場、靜電力等等。
王浩的研究還無法覆蓋太大範圍,他暫時隻是針對導體通電狀態,內部微觀形態進行研究,以此對於磁場受力進行一種新的解釋。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力;同時,磁場中運動的導體會產生電勢。
這是高中物理的電磁場力知識。
現在大多數基礎的解釋,都是和電子的運動直接相關,但實際上,參與反應的可不隻是電子,因為相對原子核來說,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受力再大也不可能帶動導體運動產生宏觀的力學反應。
導體受力的過程,肯定是原子核和參與的,其底層的基礎依舊是原子和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就像是普通的推力一樣,隻有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才能夠產生如此明顯的力。
王浩的研究就是以導體內的微觀形態,來解釋電流磁場相互的作用。
這一切還是以數學為基礎。
……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王浩隻是做了二十分鐘的工作報告,說起了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一些進展情況,但是影響還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其中也包括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的主任研究員汪承林。
汪承林看了全部的報告,結合自己團隊的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王浩的路走偏了。”
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
他很清楚王浩是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做的研究,那麼所謂的新型幾何,就肯定和實驗直接相關。
“交流重力實驗,怎麼能聯係到解釋電磁力呢?”汪承林完全想不通,他仔細思考了一下,認為王浩還是把交流重力場,當成了磁場、電場直接相關的一種場。
這樣才能夠把兩者聯係在一起。
但是,以現有的基礎物理學,去試著理解交流重力場顯然是行不通的。
汪承林之所以很有信心,還是因為他們的研究有了進展,甚至可以用成果斐然來形容。
他們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建立出了完善的數學模型,以交流重力場為標準,研究溫度和材質的關係,下一步就可以分析出哪種材質更容易激發超導狀態。
更容易,也就是激發溫度更高。
這個研究的目標就是以數學分析,試著去研究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預測’。
他邀請了四個數學專家,專門做相關的數學工作,建立的數學模型非常完善。
同時,工作成果也得到了244工廠研究員的認可。
辦公室裡。
汪承林就在和王強說著,“以我們現在的成果,就可以去申請新的項目了。”
“我們是做超導機製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不過同樣是做交流重力實驗,我們的研究項目也會把數據共享給244工廠。”
“相信也會對你們的研究有幫助。”
王強笑道,“你們的研究確實很有水平,我們參考你們的數據確實有幫助,我個人希望你們能繼續下去。”
繼續下去,肯定要申請新的項目,否則就不可能有足夠的經費支持。
王強客氣的說著,心裡還是感到很不解。
他一直在基礎科學中心這邊,可卻聽說劉雲利、阮偉平以及薛常三人,一起申請了項目轉移,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