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萬裡送靈感,王浩:羅雷爾真是好人啊!(1 / 2)

針對即將進行的反重力國際會議,王浩對何毅交代了很多,後來又找到了向乾生,一起認真交代起來。

何毅和向乾生,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主要代表,他們在會議開始前一個星期,就去津開市參與會議的準備工作。

之後王浩就沒有再關注強湮滅力研究的問題了。

他去了SMES技術實驗基地,和其他人一起進行SMES電池的主體設計工作。

相比還隻能說是理論的強湮滅力研究,SMES電池是真正的應用技術,關係到反重力飛行器製造,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他們掌握的SMES技術,隻能說是和國際齊平,有些地方要強於阿邁瑞肯的團隊,有些地方可能要差一些。

但隻要能夠研究出SMES電池,所掌握的SMES技術,就可以說是國際第一水平了,甚至能夠超出國際幾年、十幾年時間。

在王浩的帶領下,SMES技術團隊完成了SMES電池主題設計構架,確定了主要技術攻關方向。

和大型的SMES儲能裝置相比,SMES電池要儘量的縮小,設計上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會議上,梁靜葉代表王浩進行了總結,「首先是預留製冷導管,冷卻液可以放置在電池之外。」

這種設計和民用汽車發動機類似。

發動機所使用的燃料是放置在汽車油箱裡的,SMES電池運行過程中消耗的製冷劑,也是放置在電池的外麵。

「另外,我們需要整合電子係統,數據監控係統以及自動化控製係統。」

「對比SMES儲能裝置,我們需要把狀態監控、失超保護在包括功率調節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用一個體係控製。」

「第三,我們要繼續新型儲能線圈的設計,提升線圈的儲能效率,同時也必須要保證平衡以及安全問題。」

梁靜葉說了三個問題,後麵兩點是必須要解決,而且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問題。

在總結會議結束以後,王浩就交代起了工作。

SMES電池設計,好多體係都要整合在一起,好多技術小組要組成一個大組。

他直接指定了幾個主要負責人,其中包括副主任劉明坤,電子技術專家袁付貴教授,電磁學專家在周桂生、計算機專家黃文等人,分彆負責兩個主要技術方向的設計攻關。

梁靜葉擔任王浩的助手,工作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自由。

會議結束。

梁靜葉和王浩一起去了辦公室,她幫著衝了杯咖啡,開口問道,「王院士,你覺得我們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多久?」

她對於研究非常了解,很清楚兩個方向的技術難度。

如果讓梁靜葉來看,每一個問題要解決都是很不容易的,花費的時間甚至要以年來計算。

王浩輕抿了口咖啡,打趣的點評了一句,「小梁啊,你衝咖啡的技術還真是不錯,比我衝的好。」

梁靜葉不知道該怎麼接話,靦腆一笑。

王浩繼續道,「不用擔心,主要技術難度,一個是設計,一個製造。」

「如果隻是談設計,幾個月時間就足夠了。」

「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找對方向,隻要問題能夠解決,那就一定能夠想到辦法。」

王浩說著很是自信。

梁靜葉盯著他的眼睛,聽的微微有些發愣。

幾個月?

「怎麼可能!」她驚訝的直接說了出來,意識到問題慌忙的用手捂住了嘴。

王浩都看笑了。

梁靜葉確實是很優秀的女研究員,但外在表現總是顯得有些直

白,簡單來說就是憋不住話,有什麼想法直接就說出來了。

王浩倒是很欣賞這一點,做研究可不是勾心鬥角,性格深沉可不受人喜歡。

他笑道,「不管怎麼說,信心還是要有的。」

梁靜葉搖頭道,「我不是不相信,但幾個月……太短了。」

其實她對於工作分配還是有些不滿的,她是希望做一線技術類的工作。

比如,帶領技術小組攻關某個難題,但是,她並沒有能繼續擔任技術組長。

梁靜葉眨了眨眼,說道,「要不這樣,王院士,我們打個賭吧?」

「打賭?「王浩有些好奇了。

梁靜葉道,「這樣,你說幾個月就能完成,幾個月,就是半年吧,如果我們沒能攻克新型儲能線圈技術,那麼就讓我去技術組工作。」

她說著還補充一句,「我在潘老師的團隊,就專門負責儲能線圈部分的工作。」

王浩來了興趣,問道,「如果完成了呢?」

「完成?」

梁靜葉一愣,她猶豫著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以什麼為賭注,就乾脆道,「王院士,你說吧,要是能完成,我怎麼都行!」

王浩上下打量著梁靜葉,挑了下眉頭問道,「真的?」

梁靜葉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頓時臉頰一紅,還是點頭肯定道,「當然,我說到做到。」

王浩笑道,「那我可記住了。」

……

一周後。

王浩去了津開市的會議中心,參加反重力國際會議。

反重力性態中心是會議的主辦方之一,但實際上,他們就隻是掛個名,主辦會議的主要是科學院和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參與的大多數是官員而不是學者。

何毅、向乾生等人,提前到了會議中心,也隻是參加了幾個內部小會,幫著轉達一下王浩的要求,其他就參與一些附帶工作了。

王浩來到了會議舉辦地點,第一個見到的是林文基團隊。

林文基是主動找過來的,他說起一起宣布實驗新發現的問題,「我們是要在會議報告中宣布嗎?」

「我是這麼想的。」

王浩確定道,「會議的流程,最開始就是做研究報告,第一天下午我們會一起宣布新發現,到時候,會有會議記錄,也會對外公開消息。」

這下林文基放心了。

接下來他和王浩說起了研究問題,王浩很確定的說道,「我們在疊加重力邊緣場上,已經做了很多的研究,並且已經有了基礎理論。」

「下一步就需要做很多的實驗補充研究。」

「所以我才會發起國際會議,這個方向對於強湮滅力的研究非常重要。」

「而且,可以肯定,是全新的物理。」

王浩連續說了很多東西,也讓林文基聽著都忍不住參與到後續實驗中。

他的目的就是讓更多團隊參與到實驗中。

當有了更多、更完善的數據,才能根據數據總結一些規律,來完成強湮滅力相關的研究。

想要獲得更多團隊的支持,可不是提出‘新物理,就能實現的,做科研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為了能有成果。

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技術研究,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能夠有成果,最好是影響全世界的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