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來恩又想到了一個原因,“他們使用的超導材料在進步?”
“超導材料能進步一次,還能進步第二次?”諾沃提尼再次給予否定,“那可是材料,即便是研究出新材料,想進行測試都是個大問題,根本不可能!”
兩人繼續沉默。
布來恩鬱悶的深吸一口氣,問道,“外麵那些人,怎麼辦?”
“你指的是記者,還是官員?”
“都有。”
諾沃提尼想了半天,用力按著額頭道,“我也不知道。說老實話,我有點想念恩波利了。”
“我也一樣。”
兩人一起苦笑著。
恩波利庫博擔任組織負責人的時候,和記者、官員打交道都是他的工作職責。
現在恩波利庫博離任了,組織又沒有新的負責人。
諾沃提尼和布來恩就是職位最高的,但他們可不想在負麵輿論的環境下,麵對討厭的記者和官員。
“還是讓新聞官出麵吧。”
諾沃提尼帶著鬱悶說道,“反正已經這樣了,再差還能怎麼樣?大不了……”
“我也離職!”
……
阿貢實驗室。
杜羅因舍夫j貝克也看到了三篇研究成果,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盯著第三篇‘小成果’看個不停。
上麵有個重要數據
一階鐵的電離能:12.439ev。
杜羅因舍夫都感覺腦子有些發蒙,他的團隊完成了一階鐵的電離能測定,自認為有了大發現以後,就投稿給了《科學雜誌,還確定了具體的發布時間。
結果……
成果已經有了?
“如果《科學雜誌發布了成果,到時候,我大概會成為全世界的笑話吧?”杜羅因舍夫猛地反應過來,馬上就要給《科學雜誌打電話。
然後,電話打了過來。
《科學雜誌的反應速度也很快,打電話來的是主編希爾特,他直白說道,“貝克先生,我認為你的成果已經不適合發表了。”
“我知道。”
“那我們就撤掉了?”
“撤掉吧!”
杜羅因舍夫帶著鬱悶說道。
雖然投稿給《科學雜誌前,他已經在預發表網站做了備錄,但根本已經沒有意義了。
誰都不會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更早。
一個是研究內容,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現了磁化鋰元素化合物的電離特性異常,並發現了一階鋰元素,同時,還測定了一階鋰和一階鐵的電離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顯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第二就是數據精準度。
元素電離能測定需要做很多次實驗才能確定,他們做了幾次實驗確定的範圍是12.2ev到12.4ev。
對方則是12.439ev。
小數點後三位,數據毫無疑問已經很精準,就說明對方比他們進行的實驗次數更多,測定的更加精確。
那麼發現時間也肯定更早。
“就當什麼都沒發現吧……”杜羅因舍夫最終隻能找方法來安慰自己,他帶著鬱悶走出了實驗室。
這次又碰到了克裡斯托弗約翰遜。
克裡斯托弗注意到了杜羅因舍夫的神色,頓時感覺有些奇怪,之前的幾天時間裡,杜羅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現在,怎麼了?
“杜羅,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嗎?”克裡斯托弗開口問道,“一階鋰,還有鋰化合物?”
杜羅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開了。
克裡斯托弗感覺莫名其妙,他覺得一定是有什麼原因,就主動和其他人打聽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頓時有點幸災樂禍。
同時,克裡斯托弗還有點感同身受,回想和湮滅組織的合作,他們發現了一階鐵不會被強湮滅力場影響發生磁化反應。
然後就一起發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馬上發布了一階能量波的研究,讓他們所謂的‘大發現’完全成了一個笑話。
現在杜羅因舍夫……
“這麼一想……”
“杜羅的運氣真不錯,成果還沒發表,其他人還不知道。”克裡斯托弗翹著嘴角想著,但他覺得應該幫忙宣傳一下。
即便隻是小範圍的人知道,也能讓他們經曆同樣的處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
“對!”
“就這麼辦……”
克裡斯托弗做出了決定以後,就到實驗室的內部網絡論壇上,匿名發了一個帖子做了簡單說明。
……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王浩正坐在辦公室裡,和其他人繼續論證‘特異現象’,他根本沒在意發布的成果,至於有什麼國際影響力,也都是預料之中的。
‘特異現象’的研究,依舊處在理論層麵。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做實驗驗證,總不可能像是丁誌強說的,去做什麼強湮滅力場內的核試驗。
那種實驗是不可能的。
最少……
地球上暫時不可能。
外界有些輿論說,強湮滅力場就是小型的黑洞,類似的說法當然不正確,但若是在力場內部進行核試驗,可能就會出現不可控的風險。
到時候,萬一製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沒有深入到一定階段前,他可不會去做如此危險的實驗。
但是‘特異現象’的討論並沒有進展。
海倫忽然有個提議,“王老師,或許我們可以把理論發表出去?絕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論和實驗都是分開的。”
“我們不一定要做驗證。”
“等理論發表出去,肯定會有很多人感興趣……”
王浩聽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們自己進行試驗。”他說著用力拍拍額頭。
他發現自己走了極端。
在湮滅力場方向的研究上,他們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論,再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但實際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論,再慢慢進行驗證的。
所以,才會有理論物理。
‘特異現象’隻是一個想法,其表現不一定是特異磁場,也可能是其他方麵。
比如,某種暫時無法測定的輻射。
有更多的物理學家、更多的團隊感興趣,各個方向上針對進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實驗驗證。
這對於他們百利無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發現,理論比發現早了五十年,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也是從事理論研究的物理學家。
理論,比實驗發現更重要。
其實就像是做一項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決定以後又問向了其他人,保羅菲爾瓊斯和丁誌強都沒有意見,他們也覺得繼續去論證,也不會有什麼進展了。
他們統一決定進行發表。
很快。
他們一起完成了論文,論文依舊投稿到《湮滅物理與理論,並確定會在下一期發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