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千萬和一千億,所以說,王浩等於一萬個我?(2 / 2)

阿邁瑞肯方麵,則一直沒有研究出來。

王浩和第二決策人以及徐老師談了很多,也說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實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才是正確的。”

“他們製造的強湮滅力場倍率不高,但也隻是對比我們而已,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就是最先進的。”

“隻要順著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斷提升,到時候,發現射線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尹諾沃提尼……”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走在了湮滅力場實驗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斷研究提升湮滅力場的強度,再結合磁場擠壓的方向進行研究。

如果繼續下去,早晚會發現射線。

現在……

難了!

在失去了阿邁瑞肯方麵的支持以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連製造第二台設備的資金都是問題,組織是否能維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數。

……

在和王浩談了一下湮滅力場的研究問題後,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變得心情舒暢。

他們感覺有兩大收獲。

一個是了解到阿邁瑞肯的新計劃走錯了方向。

另一個就是射線的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有機會發現射線,可他們的研究已經進行不下去,再繼續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未來很多年內,射線都會是國內獨有的技術。

領導組參觀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就直接去了射線實驗基地,射線的研究有了很大進展,還申請了《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項目,也就是‘超導武器項目’。

廖建國對於新項目非常期待,一路上給領導組做著介紹,“王浩院士的新實驗研究,發現了射線的可持續性。”

“其關鍵就在於內部的熱源強度。”

“我們和王院士一起進行過討論,都認為內部熱源的最佳選擇是小型核反應堆。”

“如果研究能成功,最低也能製造出持續超過一秒的射線。”

“所以才叫做‘超級武器’……”

“想一想……”

“射線釋放出來,還有時間控製偏轉,遠距離釋放覆蓋範圍就太大了,到時候,射線武器就可以投入應用,甚至正式服役。”

領導組對‘超級武器’已經有了解了。

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參觀深入了解一下,第二決策人當即確定會支持‘超級武器項目’。

徐老師則談起了經費問題,“這個研究很龐大,經費上,科技部門和軍方會一起支持。等湮滅科技公司成立,也可以劃撥一些利潤來支持研發。”

廖建國頓時滿意了。

湯建軍也一直跟著領導團隊,他發現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很好說話,說給項目支持就直接確定了經費。

等說完了‘超級武器’計劃後,他就談起了核聚變研究,“超級武器項目所使用的技術,和控製核聚變直接相關。”

“如果能進一步做研究,就能掌握可控核聚變……”

“我們可以把實驗深入,研究和控製核聚變有關的技術,為未來可控核聚變積累技術和經驗……”

湯建軍說了很多。

徐老師聽著不斷的點頭,思考著說道,“湯院士,確實像你說的,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很重要,而且超級武器和核聚變控製,理論技術上存在一定的交叉。”

“這樣吧……”

“兩個研究可以一起進行。在可控核聚變相關的技術方向上,我能給你批一千萬一年……”

他說完就繼續和第二決策人談‘超級武器’的經費問題。

湯建軍都聽懵了。

可控核聚變,一年一千萬?

一千萬連造個螺旋磁場設備都遠遠不夠,更彆說,研究什麼控製核聚變技術了。

徐老師的想法正好相反。

正因為可控核聚變和超級武器項目有技術重複,他才會直接開口承諾一年一千萬。

否則,根本不可能!

可控核聚變,就是未來的科技研發,暫時還處在技術積累階段,理論上的技術一年一千萬已經很多了。

一般的項目,一年批幾百萬就不少了。

即便是一年幾百萬經費的項目,也是要打很多次申請報告,再召開會議討論審核才能通過的。

徐老師思考著又慢慢走回去,對湯建軍強調說道,“對了,核聚變相關技術研發,千萬不能影響到射線相關技術研發。”

“哦……”

湯建軍頓時感覺受到了雙重打擊。

……

領導組的最後一站是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廖建國和湯建軍過來了。

他們跟著領導組一起查看了製造射線的新設備,並對於新設備以及研究方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王浩很快也來了。

徐老師想起了湯建軍說的‘超級武器和控製核聚變技術’的相關性,就針對的問了起來。

王浩肯定了湯建軍的說法,“兩個研究確實有很大的相關性。從理論上來說,射線的發生設備非常適合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

第二決策人忽然開口問道,“既然是這樣,我們是否可以要研究控製核聚變?”

“這個……”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可以適當研究一下,但主要還是底層基礎。現有的湮滅力場技術,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容錯率還是太低了。”

“問題最主要處在材料上。”

“我們使用的是高壓混合材料,高壓環境本來就有危險,再加上高功率、高磁等環境……”

他說著搖了搖頭,繼續道,“如果能采用金屬材料,比如說,升階材料製造出反應容器,才是最好的選擇。”

“到時候,容錯率也會大大提升。”

徐老師疑惑的小聲問道,“王院士,我記得你不是說過,升階材料製造湮滅力場會受限……”

“不是一個問題。”

王浩道,“核聚變控製需求的容器環境,不需要太強的湮滅力場,強度倍率在4左右就足夠了。”

“這就是兩個研究的區彆。”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明白過來。

第二決策人思考著問道,“如果進行核聚變的研究,王院士,你覺得多久能實現製造出第一台穩定設備呢?”

“五年、十年?也許吧。”

王浩不確定的說道,“在沒有金屬材料支持的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前,我暫時不會考慮做這個方向的研究。”

“有點可惜啊!”

第二決策人覺得相對可控核聚變技術,十年的研發時間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馬上承諾說道,“王院士,你什麼時候有想法了,我們肯定支持的,經費方麵不用擔心。”

“湮滅科技公司馬上要成立了,我可以承諾拿出新公司以及超導材料公司的利潤,來支持這個技術。”

“一年,一千億沒有問題。”

“嗯。”

王浩很澹定的點頭。

湯建軍站在旁邊都聽愣了。

之前他說起研究核聚變技術,領導給出的答複是‘一年一千萬’經費支持,到了王浩這裡就變成‘一年一千億’?

一千萬、一千億……

算一下。

“所以說,王浩約等於一萬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