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實驗成功,可控核聚變近在眼前!(2 / 2)

“這次是真達到極限了。”王浩繼續搖頭解釋道,“之前我們的技術一直在提升,但最近兩個月已經停下來了。”

“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瓶頸,再想通過改善材料布局的方式進行提升很困難。”

“這次力場提升是因為螺旋磁場的作用,但磁場也開到了最大,製造出的強度是8.36。”

“短時間是不可能了……”

王浩說著猶豫了一下,還是解釋道,“如果再想有大的提升,就必須找到新的材料,或者有全新的理論突破。”

大的提升,確實不可能了。

好多次實驗已經證明,一階元素材料製造湮滅力場強度受限,他們暫時隻能繼續使用高壓混合材料。

湮滅力場的繼續提升,就必須要有可替代的新材料。

徐老師想了想說道,“設備方麵,你們把需求列出來,我們會想辦法儘量爭取。”

他說完又問道,“王院士,新發現要公開嗎?”

王浩聽的一愣,“為什麼這麼說?”他倒是考慮過購買設備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為一階碳是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其他就沒有這麼深入了。

至於公開……

一階碳不是才剛發現嗎?他覺得還要研究一段時間,才會去考慮公開新發現的問題。

徐老師輕咳了一聲。

作為科技部門的負責人,當然不能總是看重利益,但售賣一階鐵的感受確實很好。

他換了個問話方式,“王院士,你覺得一階碳的發現需要保密嗎?或者,一階碳需要對外禁售嗎?”

“那倒是不用。”

王浩搖頭道,“這應該不牽扯上次開會說的保密領域,我們的關鍵技術保密隻有兩種。”

一種是射線。

一種是湮滅力場技術。

一階碳材料和射線發生技術無關,也不能用來製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自然不用去保密。

反倒是公開的好處有很多。

因為碳的應用非常廣泛,會牽扯很多領域的科技研發,公開出去才能促進相關的研發並推動科技發展。

如果單純的去保密做研究,就必須要謹慎做研究,不能提供給其他任何科研機構。

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到時候,平白投入大量經費不說,因為研發的規模受到限製,成果和應用自然也會嚴重受限。

……

一周後。

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學,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內已經忙成一團,他們定製的厘米級顆粒性材料運送過來,就準備開始新的反重力實驗。

他們所做的依舊是交流超導反重力實驗。

王浩最期待的是直流反重力,但直流反重力相對要複雜的多,cw031材料也不一定有作用,而且牽扯射線的研究,盛海亮的級彆就不夠了,必須廖建國的射線團隊參與才可以。

現在隻是驗證顆粒性材料的可行性,還是進行常規的反重力特性驗證。

實驗間裡非常的忙碌。

每個人都按照計劃方案,利用運送過來的顆粒性材料,來搭建底層的材料構建,設備就是人工一點點製造出來的,而且對精度要求比較高,實驗準備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經過幾天時間的準備,實驗設備終於搭建好了。

接下來就是各部分的調試,一切都順利聽過以後,就正式準備進行實驗了。

實驗工作全程是盛海亮負責。

王浩和何毅就是大方向把握一下,其他就是看著等結果了,他們一起站在數據監控室裡,不斷看著電腦上的數據。

很快。

實驗正式開始。

在盛海亮的指揮下,實驗有條不紊的推進,所有設備都開啟以後,反重力場順利製造出來。

現在的技術已經很先進了。

當設備上方製造出了反重力場,隻需要間隔一秒鐘時間,反重力場的具體強度就會被測定並送到電腦上。

王浩和何毅一起看向屏幕,就看到了左上方的數字

0.896810.32%。

何毅深吸了一口氣,滿臉驚喜的喊道,“成功了!”

“原來隻有0.9203,約等於7%,現在提升了將近3.3%,很大的提升了吧?”

王浩對結果並不意外,但提升的數據還是出乎意料,他思考著說道,“厘米級的顆粒性材料,就能提升3.3%,如果是毫米級……”

“十倍!”

何毅下意識的喊道。

“……額,那倒是不會。”王浩扯著嘴角做出否定,他覺得何毅是太激動了,思考已經不遵照科學原理。

何毅也意識到了,他搖頭道,“確實到不了十倍,但漲到20%還是有希望吧?”

“那肯定有。”

王浩道,“這種提升肯定會受到材料上限影響。我們隻是利用更精細的布局,來發揮出材料的作用,而不是研發出新技術。”

“但是,提升也會很大。”

“如果是微米級……短期確實不可能。”他說著還是搖了搖頭,微米級暫時也隻能想想了。

即便沒有詳細去了解,他也知道精工技術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現在的數據已經出乎意料了。

“現在我們的想法得到了驗證,接下來有兩個工作。”

“第一,是找納微材料、精工製造的專家,討論一下製造毫米級,甚至更精細顆粒性材料的可能。”

王浩對何毅道,“第二就是直流反重力實驗,這個需要射線實驗組配合,要到湮滅力場實驗基地去做。”

他說著都有些期待了。

cw031製造交流反重力場,厘米級顆粒性材料就能把7%強度提升到10%以上。

如果是毫米級,最低也超過20%。

那麼以一階鐵的超導材料製造出直流反重力場,隻需要強度達到5%以上,再製造出毫米級的顆粒性材料,就足以頂替高壓混合材料製造射線。

高壓混合材料,換成金屬材料……

那絕對會是射線技術的巨大提升!

到時候,相關技術也可用於研發控製核聚變發生的容器,換句話說,也已經到了攻關可控核聚變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