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們買設備?我們買技術!學者:核聚變是不可能的!(2 / 2)

湯建軍說了一些‘常規’方法。

王浩覺得湯建軍說的確實有道理,隻是核聚變項目牽扯的問題太多,主設備不允許出現一點差錯。

他希望儘善儘美的完成。

但也因為牽扯的問題太多,也隻能選擇差一些的設備材料,或者尋找替代方案。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王浩感慨說道。

如果隻是碰到一個問題,他肯定會親自帶隊做研發解決,牽扯到幾十、上百的問題就不可能了。

他們正說著的時候,王浩接到了徐老師的信息。

“什麼?”

“還是舊設備問題?”

他就乾脆去了科技部門。

等見到了徐老師以後,才知道是阿邁瑞肯方麵,詢問是否能‘秘密購買’舊設備的材料和布局技術。

王浩有些不能理解。

他們已經把舊設備交換給了湮滅組織,阿邁瑞肯也是組織成員國之一,肯定是有辦法參與舊設備的研究。

隻要認真的去做研究,就肯定會掌握高壓混合材料以及相關的布局技術。

現在還要購買……為什麼?

徐老師笑著說道,“那就是政-治因素了,他們希望格魯姆湖計劃取得成功,但現在製造的新設備性能不達標。”

徐老師簡單解釋了一下。

雖然他說的也是猜測的內容,但是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否則阿邁瑞肯方麵不可能這麼做。

“賣了!”

王浩當即做出決定。

現在他們需要阿邁瑞肯方麵的設備、材料,來支持讓可控核聚變設備製造更完善。

對方則是需要‘淘汰’的強湮滅力場技術。

他們連設備都已經賣給了湮滅組織,對方隻要花費時間做研究就肯定能夠掌握技術。

所以對方就隻是買‘時間’而已。

這對於他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競爭……

和他們毫無關係。

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自然是越強烈越好。

……

阿邁瑞肯派來了談判團隊。

這個談判團隊是訪問性質的,名義上,是和科技部門商討升階元素的交易問題,小道消息聲稱牽扯到了‘一階碳元素’。

更進一步的小道消息,則認為談判團隊希望能夠了解其他升階元素的信息。

雖然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沒有發表相關的成果,但王浩團隊發現了更多的升階元素已經不是秘密。

這主要是因為,核聚變相關材料的研究機構,獲得了很多全新的升階元素材料。

當有很多人參與研究的時候,就根本不可能具有完全的保密性。

但實際上,談判團隊的直接目的就是想購買或交換到高壓混合材料以及相關的布局技術。

後者是確定能談下來的。

既然同意了談判,就肯定有意出售相關的技術,唯一就是價碼問題而已。

科技部門的談判組,開出了需求清單。

其中包括高端的合金、複合材料,甚至是生物材料,還包括好幾種高端技術、精工設備,以及其他領域的高端設備。

比如,購買高端光刻機的許可。

光刻機牽扯到芯片技術。

國內在芯片的領域一直受到限製,過去十年時間,芯片製造技術發展也很迅速,但高端技術還是趕不上國際最高水平。

科技部門的談判組都可以說是坐地起價,因為他們很清楚阿邁瑞肯方麵要交換的就是‘時間’和‘政-治’。

當然,也不可能同意一切要求。

他們還是需要衡量的。

在科技部的談判組口中,舊設備牽扯的技術非常高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那隻比我們掌握的技術低一代!”

還有,“我們和湮滅組織是進行設備交換,但並沒有售賣相關的技術,想要研究出其中的技術,需要很長時間……”

阿邁瑞肯方麵對此是認可的。

他們投入了幾百億美元,也沒有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技術方麵實在落後太多了。

雙方談了一個星期。

之後,談判進入到暫停階段,阿邁瑞肯的談判團隊也沒有離開,而是把消息上報以後,等待決策層做出決定。

……

紐約州立大學。

一號決策人來到大學裡參觀,並去了一間大型會議室,好多學者已經等在那裡了。

這次是秘密的會議。

參與會議的包括很多核工程、湮滅力場以及理論物理領域的頂尖學者,羅納德-諾蘭也是其中之一。

會議討論的內容隻有一個--“種花家的可控核聚變項目成功的可能性”。

學者們紛紛發表意見。

他們幾乎全部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首先,就是點火難題。

“隻是一個點火問題就解決不了。”

“我關注過核聚變項目,他們采用了湮滅力場技術,但問題就在於,外層增強強湮滅力場,內部則是反重力場……”

“這種環境下點火會更加困難!”

“即便他們成功製造出了設備,設備還能夠正常的運轉,但每一次填裝原料,再重新進行點火,都會是很大的工程。”

“這甚至要比我們的航母維護更複雜……”

其次是安全性。

“高壓混合材料是非常不安全的。”

“湮滅組織的設備就知道了,內置核反應堆以後,設備根本不能調整,想暫停都非常困難。”

“設備不穩定,容易出事故。”

“核聚變……如果出現事故,會非常可怕!”

第三,技術問題。

“力場強度不夠,材料也是大問題。”

“在很多領域上,我們現有的材料技術根本不達標,控製核聚變的需求太高了,即便是有湮滅力場,也不可能……”

“另外,α粒子堆積、氚材料等都是問題。”

等等。

整個會議,學者們就一直在說‘不可能’。

決策人也聽的放心下來,他一直擔心交易給對方大量的設備和材料,會讓他們的核聚變項目研究取得成功。

現在,不擔心了。

“全世界有很多核聚變相關的研究,種花家也隻是項目工程大一些,最終也隻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也隻能算是為未來實現核聚變能源技術做技術積累……”

“未來,不用考慮。”

“最少十年、二十年時間內,他們不可能實現用核聚變反應來發電,這樣就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