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軍-事管製管到了太空區域?開什麼玩笑!(1 / 2)

光壓發動機的太空測試,進入到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團隊專注於小型飛船的完善工作中,航天局所製造出的小型飛船,也隻提供了超導電池、霍爾發動機的聯合構造,以及基礎的電子控製係統。

小型飛船所使用的電子控製係統,是基於衛星的控製係統修改研發出來的。

小型飛船的體量決定其無法安裝一級雷達信號接收器,必須要使用常規的通訊信號作為控製手段,還需要增添釋放和回收部分。

釋放,也就是小型飛船起飛,脫離高壓發動機的艙室單獨運作。

這方麵倒是很容易。

小型飛船自帶動力,直接在打開運載艙室起飛就可以了,甚至比航空母艦進行飛機起降還容易,因為航天母艦的飛機起降需要加速,小型飛船是在太空中起飛,對起飛速度並沒有要求,直接加速脫離就可以。

回收,也就是小型飛船降落返回運載艙室,就需要仔細研究了。

在過程中發生大的碰撞,很可能會造成運載艙室以及小型飛船的損壞。

團隊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最後決定從兩個方麵入手,一個就是給小型飛船添加降落支架,支架可以牢牢抓住運載艙室內的固定杆。

另外,也對運載艙室進行了改造,讓固定杆周邊地麵、艙室內壁,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抗高溫特性。

這樣一來,小的碰撞就不會造成影響。

電子係統方麵也需要很精細的研究,小型飛船控製起來並不容易,尤其是在龐大的太空中,關聯到電子操作就會非常的複雜,還需要具備自動回收控製功能。

“最好能做到,幾個按鈕就可以對小型飛船進行控製。”

“測試計劃是讓小型飛船脫離光壓發動機環繞地球一圈,再控製返回運載艙室。”

“如果是人工操作,相對簡單很多,自動操作難度會更大一些,但是,我們必須要完成。”

這就是無人機和載人飛機的區彆。

載人飛機,能實現的功能更多,可操作的空間更大、更靈活,像是一些好靈活的戰鬥機,注重的是靈活性,而戰鬥機起降需要飛行員來控製操作。

無人機,則都是自動控製。

大型的無人機,自主起降的技術難度更高,完全依賴於雷達、電子係統以及相應的自動控製功能。

王浩全程參與小型飛船相關的研究工作。

另一個主方向,v191超大型衛星的運載和釋放工作,相對就要簡單太多了,甚至可以說沒有難度。

團隊要做的隻是正常進行測試,光壓發動機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再控製其橫向加速到一定程度,隨後就可以把衛星釋放出來。

v191的重量也不是問題。

對於萬噸為單位的光壓發動機來說,16噸和60噸幾乎沒有區彆,也不可能達到其載力上限。

光壓發動機的載力上限,預估大概在3500噸左右。

這並不是說最高載力3500噸,而是載力超過3500噸時,會影響到光壓發動機的性能,比如,靈活性會明顯變差。

3500噸,是非常驚人的數據。

人類曆史上,最高性能的運載火箭是土星五號,近地載力也不超過118噸,曾經把重達47噸的阿波羅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

常規的大型火箭,載力普遍都在三十噸以下。

現在光壓發動機的載力處在最高階段,因為發動機的動力係統已經完善,但好多既定的部件並沒有裝配,也就騰出了很多的載力空間。

未來完善到空天母艦的程度,還需要建造更多的艙室、安裝更多的設備、搭載更多的小型飛船,就會增加很多的重量。

首先是艙室。

光壓發動機組已經做好了計劃,他們會建造超過20個艙室,每一個艙室緊貼凹麵反射鏡部分的寬度在8米左右,長則是統一的18米左右。

18米,就是環繞艙室的寬度。

艙室內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二十個艙室內還可以劃分各個部分,未來可載人數量會達到兩百以上。

環繞艙體總長度近380米,載人艙室隻占據一半兒左右,其他的部分則用於掛載小型飛船、載貨,也包括搭載衛星設備,等。

同時,還要增加幾套引力護盾設備,兩套雷達設備。

這倒是最基礎的。

空天母艦的設計中還包括了替代性的能源裝置,比如,凹麵反射鏡內增添一座湮滅粒子設備,用作於替換使用,有第二座設備也能增加安全保障。

電力係統,也會增加一套光能磁化發電裝置。

超導電池,也需要增加備用的兩套,以便應對電力供給不足的情況。

等等。

這些都是太空測試結束以後要安裝的,屆時光壓發動機就可以正式稱作為‘空天母艦’。

……

一個月以後,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對外發布了‘太空測試’公告

“光壓發動機的各項性能指標通過安全評估,我們確定將會在下個月一號進行太空測試。”

對外公告上並沒有詳細的談起測試內容,唯一重點介紹的就是會發射一台重達16噸的超大型衛星。

當看到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公告時,很多媒體和機構反倒是輕呼了一口氣,公告內容並不出乎意料,他們就感覺是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這一天早晚都會來。

在八個月以前,光壓發動機就進行過一次高空測試,測試並不是公開的,但後續還是有了詳細的數據,光壓發動機的飛行高度超過了85公裡。

85公裡,也就是85000米,飛行高度是非常驚人的,隻要再提升十幾公裡,就可以確定的說是進入了太空。

實際上,85公裡也能勉強算是太空,和一百公裡的差距不算太大。

後來光壓發動機又進行了三次起降,隻不過飛行高度最高也隻有四萬米,並沒有引起多少注意。

現在確定的說要進行太空測試,飛行高度肯定會超過100公裡,再加上宣布會運載發射衛星,很可能會進入幾百公裡的太空。

“這應該是真的太空測試了。”

“我還覺得太空測試是高度超過100公裡,沒想到直接就是幾百公裡。”

“也可能超過1000公裡?光壓發動機的性能,感覺登上月球並非不可能……”

很多人都在討論光壓發動機的性能,但相關的機構更關注發射衛星的重量。

16噸!

這個重量已經遠超人類航天史最重的衛星,隻要發射成功就會改寫記錄。

人類航天史最大的衛星,是太空探索公司運載的“木星三號”商業通訊衛星,其重量高達9.2噸。

當時“木星三號”被運送到了三萬公裡的高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