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則是被重點提及。
比如說,科羅特-詹姆斯,欄目準備了一小段兒介紹,“科羅特-詹姆斯前格魯姆湖計劃項目負責人,他在研究強湮滅力場的過程中發現了湮滅射線技術。這在國外來說是很了不起的成果,在此之前,反重力中心並沒有公開相關技術。”
“現在他則是代表著名的莫奈德公司參與遠航計劃,並會在飛船中從事生物科技的研究。”
保羅菲爾-瓊斯的介紹則是,“湮滅物理領域,除王浩外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也是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參與了很多湮滅科技相關的研發,為科技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瓊斯教授也是天航飛船上的首席技術顧問。”
丁誌強則是,“丁教授是王院士的學生,他和王院士一起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成果,理論和技術的貢獻極大……”
後續還說了好幾句,但當讓大家記住的還是‘王浩的學生’。
這也是丁誌強感到鬱悶的地方。
不管他有再多的研發貢獻,被提及的時候,總是說王浩的學生,除非有一天他能獨自完成某項重大研發,否則想擺脫這一名號是非常困難的。
或許,即便是完成了重大研發,其他人說起來還是會談到王浩。
歡迎儀式結束,天航飛船準備出征。
所有登艦人員都朝著天航飛船的方向走過去,並有序進入飛船內部,電視播放著人員進入飛船以及領導組朝著飛船方向招手的畫麵。
等所有人員進入了飛船以後,畫麵就切換到了內部控製台。
這是飛船內部的攝像機傳送的鏡頭。
另一邊則是地麵控製中心。
王浩和徐老師、趙老師等人坐在一起,後排觀看著控製指揮起飛過程。
天航飛船起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起飛前對接檢測還是很複雜的,攝像隻對準關鍵的部分,實際上很多人都參與了工作。
朱啟強是地麵控製中心的指揮官,他接收了各部分報告的數據以後,也很果斷的喊出指揮命令,“起飛,準備!”
“點火,倒計時十秒。”
“10、9、8、7……”
“3。”
“2。”
“1!”
現場傳來了嗡嗡的響聲,鏡頭下的天航飛船下湧現出了大量的光,普通攝像鏡頭根本什麼也看不到,也隻有在屏蔽了大部分光的雷達視角,才能清晰的看到飛船緩緩的上升。
在雷達鏡頭的視角下,所有人目送飛船緩緩升空以後加速衝上了天空,並很快消失在地麵的視角下,畫麵中傳來控製對話--
“速度165,正常加速。”
“供能,穩定!”
“熱感,穩定!”
“溫度5600攝氏度,上升速度可控!”
“繼續加速!”
“一切正常……”
電視的直播到此就結束了,後續還會介紹天航飛船執行釋放大型衛星的任務,但也隻是做一個介紹而已,沒什麼特彆可關注的。
實際上,釋放衛星的工作,對天航飛船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可言,他們釋放的大型衛星都是地球同步軌道類型,到了距地麵公裡的高度上,打開衛星設備的艙室用支架把衛星依次釋放出去就可以了。
釋放過程,就隻是簡單的把衛星挪出天航飛船,衛星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能源,控製慢慢推動到固定的位置和高度。
這個過程沒有任何危險。
從這一刻開始,控製中心的工作就是隨時接收天航飛船發來的信息,並確定天航飛船運轉穩定,天航飛船真正進入到太空,開啟去往木星的旅程以後,一切就都是飛船人員負責了。
天航飛船的艦長是黃友坤,他承擔著非常重大的任務壓力。
飛船碰到的一切問題都需要黃友坤來做決定,哪怕是既定的計劃,黃友坤也有權利對於計劃進行修改,並做出指揮變動。
這就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黃友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證飛船的安全,並儘可能的把所有人帶回地球,一切的工作任務都是以安全為前提的。
……
天航飛船正式進入到去往木星的征途,地麵的工作就是接收信息,隨時關注飛船的情況了。
其他人也會關心飛船的情況,但他們的關心是沒有用處的,飛船距離地球越遠,通訊的延遲時間就會越長,等飛船到了木星周圍距離地球就有6億八千萬公裡左右,信號接收延遲時間超過40分鐘,簡單的通話一次,都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其他人員還是感覺輕鬆了很多,天航飛船離開了基地以後,他們也沒什麼工作了。
王浩繼續和領導組待在一起,他身邊還有公司總經理臧春來。
領導組對於航天飛船公司的發展非常感興趣,有個領導就問道,“王院士,據我所知,現在航天活動最大的利潤點是衛星發射服務,這一次天航飛船釋放衛星,也有很多服務費吧?”
“一百三十億種花幣左右。”王浩粗略的說了一個數字。
這個數字讓領導組都感覺很驚訝。
天航飛船釋放衛星的工作隻是附帶的,結果一次性就能賺到100多億,聽起來簡直是有些不可思議。
臧春來解釋道,“大型衛星發射服務是壟斷性的技術,我們接到了幾個訂單,實際上,以公斤計價來算,已經很優惠了。”
“大型的衛星,一顆的性能就能頂得上十幾顆小衛星,有衛星發射需求的企業都希望能夠製造大型衛星,一次性發射速度快,不需要排隊等待,而且單價還便宜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