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證實宇宙膨脹!技術研究,錢宏宇:真的行嗎?(2 / 2)

然後他就聽到張揚說了句,“主任,我們已經完成了。”

“什麼?”

“我說,我們已經完成了!”

張揚說的非常認真。

穆晟一時間聽的有點兒發愣,他問向周麗娜說,“周教授是這樣嗎?”

“是。”

周麗娜道,“我也有點不敢相信,但確實完成了,真像是做夢一樣,說實話,我們就是乾了點基礎工作,王院士就已經得出了結論,發現了輻射波特定凸點規律……”

“到現在我也不太明白,但應該是完成了。”

“聽瓊斯先生說,我們已經證實了宇宙膨脹現象……”

周麗娜簡單做了說明。

穆晟呆呆愣愣的聽著,也帶著同樣的表情放下了電話,然後他狠狠的用力一拍大腿,“我怎麼就沒去呢!”

“十天就完成了,出差十天參與一個大研究……”

“結果,居然把機會給了張揚和周麗娜。”

“證實宇宙膨脹啊!”

“如果是彆人的話根本不可能,但是王院士很有可能啊,這麼大的研究,放在履曆上絕對是重重的一筆,以後甚至有可能憑此參加院士增選……”

“呼~~~”

穆晟深吸一口氣,感覺錯過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機遇。

他用力捂住心臟。

雖然心臟依舊非常有力的跳動,但他就感覺到了隱隱的陣痛,甚至不由讓眼球也被淚水包裹。

……

數據分析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但完成的也隻是和雷達研究所合作的分析項目而已。

技術研究,也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他們在數據上找到了規律,可以確定發現了一種新的物理現象,再結合實驗,可以說是對於宇宙膨脹進行了證明,但引力場技術的研究並沒有直接性的進展。

王浩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引力場技術上,他找到了沈會明說起下一步工作。

“你們完成下一步的測定就可以結束了。”

“我們已經找到了數據的規律,可以確定發現了特殊的輻射點,按照計算來說應該是一種低強度,低頻率波動的特殊輻射波。”

“從數據上來看,輻射波的強度並不弱,應該可以製造出設備,進行準確的測定。”

“所以下一步工作,就是對於這種輻射進行詳細的測定。”

沈會明聽罷也非常的驚訝,他還以為工作需要持續很久,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完成了數據分析。

他認真道,“王院士,我要看看結果,然後對於數據和實驗進行仔細對比分析。”

“沒問題。”

沈會明很快看了結果。

他就是專門做輻射測定實驗的,仔細看了凸點的規律性數據以後,就差不多了解了具體的波段區間。

下一步工作就是進行詳細測定了。

測定的數據包括輻射的頻率、強度,甚至是波形,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特殊特性。

隻要能夠成功的鎖定輻射頻段區域,就能夠針對製造直接檢測設備,從而進行直接性的測定。

王浩特彆提醒了一句,“你在研究的時候要注意一點,我們所測定的數據是常規輻射波,但常規的輻射波也有可能是一階波的散射。”

“如果出現什麼數據問題,一定要告訴我。”

當有了足夠多的數據以後,計算就能夠精確的更詳細的區間,後續的測定工作就會非常的順利。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沈會明團隊已經測定到了足夠多的數據。

在把數據提交上來以後,王浩帶著研究組就一起進行分析,首先是把新物理發現的可信度提升到了5σ。

之後又對新數據進行了詳細的計算。

研究組所有人都參與了計算工作,最終也得到了輻射波的具體的頻率、波長等數據,王浩召開了一次總結會議,確定把新型的輻射波稱之為‘空間微波’,簡稱空間‘s波’。

接下來就交代了下一步的工作,沈會明團隊負責S波檢測設備的研究。

再下一步,則是利用s波檢測設備輔助研究引力場技術。

如果所製造出的s波檢測設備的精度足夠高,就可以分區域進行詳細的測定來判斷s波的具體來源,以此就能夠確定引力場設備底層構架具體是哪一部分發揮作用。

這是整體的研究路線。

王浩倒是覺得s波的研究,主要還是為理論提供支持,至於引力場技術的研究,S波設備後續會發生作用。

現在沒有太大的用處。

在純技術的研究領域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帶領團隊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在對於s波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後,引力場技術研究任務的靈感值也提升了很多。

【任務三】

【研究項目名稱:以β-CWY-137為基礎提升引力場強度(難度:A)。】

【靈感值:91。】

靈感值達到了91點,距離100點已經不遠了。

他們可以隻圍繞設備底層構架來進行研究,方法就是提出各種方案去進行分析。

現在設備的底層構架依舊非常複雜,但拿掉了中心的三個模塊以後,應可以確定起作用的是兩側互相對應的同向電流。

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了。

研究組的主要研究模式回歸常態,王浩開始不斷的召開研究討論會議,讓每個人提出底層構架改善方案。

然後,慢慢進行完善。

當研究方式回歸常規模式以後,也讓好多參與研究的人心態發生了轉變。

比如,何毅。

何毅的臉上重新帶上了笑容,他覺得非常適應王浩這種研究方式。

這個模式就感覺技術很快就要提升了。

錢宏宇的心態截然不同。

他對於王浩的研究方式是一頭霧水,很多時候確定一項底層構架的改變,好像就是王浩一個人做決定。

至於為什麼這樣去改變,根本就沒有清晰的解釋了。

錢宏宇頓時又出現了迷茫。

這樣,真的行嗎?

討論會召開了一次又一次,做出各種各樣的分析,但不進行直接性的實驗研究,真的能提升技術嗎?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