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反重力飛船研發中心。
作為航天局排名前五的高層,技術研發方向實質上的第一人,反重力飛船項目的負責人,陳佳禾也正在為反重力飛船的研發苦惱著。
反重力飛船的研發工作一直有序推進中,各類的設備部件以及電子係統都在不斷的檢驗、調試、修正,研究中心的每個人都很有工作熱情。
但是,工作速度還是令人不滿意。
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整體看來相當簡單,因為各項技術都是成熟的,包括橫向反重力技術,也包括超導電池技術以及霍爾推進器等等。
他們的工作就是把各類的技術整合在一起。
即便隻是進行整合,也有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比如說,外部塗層材料研究。
反重力飛船是太空使用的飛船,也必須要跟上科技發展的進度。
研究組希望利用一階材料,製造出一種全新的塗層,同時具備性能更好的防輻射以及反雷達技術,就需要研究一階材料的圖層,並加入特殊的棕金材料。
再比如,霍爾推進器。
霍爾推進器不是一項新技術,他們有好幾種霍爾推進器的製造方案,但要把霍爾推進器整合到反重力飛船中,製造方案就需要進行修改,製造好也要重新進行調試。
還有,電子係統。
電子係統包含的內容就太多了,是反重力飛船最重要的軟技術,可以讓各個部分發揮最高效率,並保證飛船性能的穩定。
電子係統的完善會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現在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夠製造出一台反重力飛船的基礎樣機,有了一台基礎樣機,才能夠去設計製造各類功能的飛船。
研究組也知道未來會和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合作,他們所製造的反重力飛船肯定會裝載到空天母艦上,兩者的關係就像是航母和戰鬥機、直升機,區彆是空天母艦本身就強大的功能,需要的‘戰鬥機、直升機’,目的也隻是完成一些工作任務而已。
近一年時間裡,陳佳禾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反重力飛船的研究中。
在被提拔擔任了反重力飛船研究的負責人,以及真正成為航天局的高層人物以後,陳佳禾也希望自己能乾出一番事業,而不隻是在職位上混生活。
他希望能夠跟著時代發展,也帶領航天局實現一定的發展,首先就是能讓航天局跟上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列車’,在太空領域實現一定的自主創收,而不是一切的運營都依靠國家撥款維持。
這會是非常大的進步。
所以陳佳禾帶領的反重力研究組,早早就擬定了很多的後續計劃。
比如,以反重力飛船為基礎製造出運輸船、運輸船、載人登陸船、太空垃圾清理船,甚至是小型隕石拖拽船,還考慮和軍方合作,製造具有單發太空武器功能的小型戰鬥飛船。
等等。
小型戰鬥飛船,會是一種像是戰鬥機一樣的太空飛船,飛船會進行小型化,讓其具有非常靈活的特點,並可以攜帶某種單發的太空武器。
如果能製造的更大一些,就是用靈活性來換取武器威力,可以實現多發太空武器,也可以具有掛彈能力,實現能夠在太空中發射導彈對地麵進行攻擊。
其中的難度是非常高的,但有了空天母艦作為主體,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當然,一切的根本還是製造好反重力飛船。
研究組所製造的樣機還沒有組裝,他們就在對各個部分進行測試,好多部分都有各種小問題,但其實也都是可以攻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整體。
那就是霍爾推進器和飛船冷卻體係之間的衝突。
這個矛盾讓研究組非常無奈。
其實研究碰到問題也是很正常的,若是沒有光壓發動機研究組做對比,陳佳禾自認為一點兒都不會擔心,一項研究持續幾年時間也不長,針對的還是反重力太空飛船,即便是各項技術有一定的基礎,五年內能夠製造出來也很了不起了。
針對全世界的太空技術來說,製造出反重力太空飛船絕對可以用‘遙遙領先’來形容。
隻可惜,對比是存在的。
光壓發動機是更大型的研究,甚至可以說大型上十倍、幾十倍,采用的還是全新的技術,沒有任何可參考的設備、實驗、數據,就完全是依靠新技術研究出來的,從基礎理論到製造全部都是新的。
這樣一個超大型的研究,製造出來的第一台樣機,都已經要進行太空測試了。
剛過去的測試,飛行高度超過了80公裡,距離百公裡的太空已經很近了。
對比一下,反重力飛船就連第一台樣機都沒有組裝好。
雙方的進度差距太大了。
問題就在於,反重力飛船的研究要容易很多,說白了就是空艦係列飛碟換上霍爾推進器而已,從技術層麵考慮,沒有任何無法突破的難關。
每當想到這一點的時候,陳佳禾就不由用力揉著額頭,“差距真是太大了,他們的進度也太快了,不愧是王院士啊!”
“唉~~~”
“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那麼複雜,竟然還有了引力場技術,也怪不得朱老師總是不滿意。”
“太難了!”
陳佳禾感覺研究就像是在跑馬拉鬆,他自己輕鬆跑一跑,不管用時多少總是能到終點的。
結果出現了一個世界冠軍的對手,就讓人感覺非常的無奈,甚至根本無能為力。
最終隻能一聲長歎氣。
很快。
陳佳禾的感覺就變成了緊張,因為他得知王浩要來反重力飛船研發基地進行參觀。
說是參觀,實際上就是考察。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可能會成為航天局的‘大主顧’,後續雙方會簽訂一係列的飛船合同,以此航天局才能售賣出很多類型的飛船來實現自主創收。
現在就感覺像是大主顧來看產品,而他們連產品都沒有製造出來,還隻是零散的部件而已。
但是,也沒有辦法。
陳佳禾隻能帶著其他人一起等在基地的門口。
王浩是很鄭重的來反重力飛船研發基地考察的,他是來看一下飛船研究的進度,是催一下飛船的研發,畢竟空天母艦要搭載小型飛船。
若是小型飛船交付需要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他們就要考慮自己研發了。
這個時間是等不了的。
王浩不止是自己來了,他還帶上了朱啟強,臧春來,當然也少不了航天局的代表周昌元,整個考察團有十幾個人,每一個都是重量級的人物。
陳佳禾和賈樹民,段家驄站在一起,後兩人是反重力飛船的副總設計師,也就是研究組的二號、三號人物。
賈樹民、段家驄,比陳佳禾的資曆更高。
憑借已實現的‘登月計劃’以及對於航天領域的貢獻,他們不止評上了科學院的院士,還拿到了大禮堂的重量級貢獻獎項,當然他們的年紀也都不小了,賈樹民比較年輕也已經58歲,段家驄乾脆已經64歲了。
這個養老的年紀,參與到反重力飛船的研發,賈樹民、段家驄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幾人在門口等到了考察團。
他們帶著王浩一行人,對於基地進行了參觀,並進入到各個實驗室、裝配間,詳細介紹了反重力飛船的設計和研究。
陳佳禾對於研究說的當然是好話,“我們下一步就準備裝配第一台樣機。”
“現在還有幾個問題要處理,但我們相信沒有任何問題……”
“各項技術都已經很成熟,我們也擁有了更好的材料,設計出了更適合的霍爾推進方式……”
“烏拉烏拉~~”
陳佳禾連續說了一大堆,都是研究中值得讚頌的點,王浩麵無表情的聽著,隻是問了一句話,“第一台樣機什麼時候能夠造好?什麼時候能夠進行太空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