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茹讓下人把侄女送回家,才急急去婆母的院子:哪怕知道趙桐生氣得毫無道理,作為繼母,她也不能裝作不知情。
說實話,趙桐除了嬌氣了點,並不是個彆扭性子。隻是小孩子嘛,若是沒人心肝寶貝地安慰著,哭一會兒也就停了,要是有人一直添油加醋地誇大他們的委屈,那就沒完沒了了。
趙桐就是這個情況,原本哭得也快停了,看到宋茹過來問候她,她還有些不好意思,一句“筠姐兒是不是生氣了?”都說出口了,趙老太太卻來了句:
“你這傻丫頭,自己哭成這樣了,還想著人家,卻不想想,你哭著跑出來,可有人來安慰你?這會兒怕是都回家吃上飯了。”
然後趙桐又覺得委屈了,咬著牙不說話。
宋茹雖然沒生育過孩子,卻也看著三個侄子侄女長大,按理講,對小孩子的鬨脾氣,她的接受度是挺高的。
隻是,親侄子侄女,和並無血緣關係、全靠名分確定義務的繼子繼女,還是不同的。最起碼,此刻的宋茹,看到趙桐因著考得不好而鬨這麼一出,並沒有什麼心疼的意味。
她深吸了口氣,放柔聲音哄道:
“夫子和筠姐兒一直擔心你呢,隻是聽說你不想再上課了,又怕你見到她們會不開心。這才沒過來。你若是願意,明個兒去找她好不好?你們一起玩。”
“合該她來找桐姐兒道歉的,若不是因著她,我孫女也不至於鬨著找夫子,如今可好,倒是替人做了嫁衣,”
得了,宋茹心知自己是沒辦法解決婆母和繼女的問題了,一個還小不懂事,一個有意拱火,她真要和她們講道理,那才是送菜去了。
宋茹是個聰明人,知道此時退一步比咄咄逼人更有效果,尤其是,趙雁林並非愚孝的性子,若是讓他知道自家親娘得罪夫子,媳婦卻忍著委屈去安撫,怕是這心,不偏也得偏個三五天了。
一次的三五天不算什麼,隔三差五讓他看看老娘是怎麼折騰,妻子是怎麼為他考慮,他真能一點都不在乎?
此時的不爭,才是爭。
因此,宋茹好聲好氣地哄了這祖孫倆幾句後,就準備去盧夫子那裡看看,還讓翠枝去開她的庫房,從嫁妝裡挑出幾匹好布,準備拿著去給盧夫子做賠禮。
碧桃是和宋茹共曆過生死的丫鬟,說話也就更隨意些,此時不解地問:
“大娘子何不開了家裡的庫房,挑幾匹更好的料子?”
“家裡的庫房,那是老太太管著的,她對盧夫子有嫌隙,我又怎麼好擅自做主呢。而且……”
宋茹壓低聲音繼續說:
“這歉,是代表我道的,作為家裡唯二在家的主人家,我沒及時給夫子撐腰,這就是我的不是了。至於老太太的過錯,就讓她的好兒子回來解決吧。”
盧夫子不是個愛遷怒的性子,雖然對趙家這一出又一次的質疑有些厭煩,卻對宋茹沒有不滿,說到底,她有那麼個看著慈祥實則難纏的婆婆,到底是比自己還更不容易些。
兩個人客客氣氣地坐了一會,無非就是一個道歉一個說不是你的錯,你來我往說了幾句,宋茹自覺該做的做完了,就告辭離開,去廚房查看晚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