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太驚訝地叫了出來:
“什麼?婆婆丁還能賣錢?”
宋筠被她這一嗓子嚇了一跳,緊接著就有點費解,守著一個學醫的兒媳婦,竟然沒聽說過蒲公英能治病嗎?
她前世常吃的蒲地藍,就有蒲公英,又便宜又好用,堪稱家庭常備消炎藥。而且她偶爾也和街邊擺攤的老太太買點自家曬的蒲公英,當做下火茶喝,還挺管用的。
因著宋筠的一句“能賣錢”,老太太來了興致,蹲下來用小鋤頭也跟著挖了起來。
宋筠有點吃味,這老太太,有鋤頭也不說給孫女用,眼睜睜看著她拿樹枝折騰了半天。
宋老太太被孫女哀怨地看了一眼,也意識到了什麼,尷尬地說:
“我沒想到你要挖這麼多,還以為你就是挖著玩的。”
田富見老的老、小的小,全蹲下了,他也不能站著看,乾脆也彎下腰徒手去摘,邊摘邊問:
“筠姐兒可是學了藥理?”
宋筠想了想,這算藥理嗎?放現代,應該算某種生活常識,但想想這是知識不流通的的古代,她還是點了頭,不過補充了句:
“其實也沒學多少,就是我娘偶爾會提起,我也會翻翻她的醫書。”
宋老太太知道自家侄子的意思,翻譯道:
“你大伯父是想問,你還知道什麼能賣錢的東西。田間地頭的,就這些野草野花最多了,要是能賣錢,還能填補填補家用。”
這樣啊,宋筠犯了難,她倒是大致知道一些,哪怕不知道,空間裡找幾盒中成藥看看配料表也知道得差不多了。
但是,不同時期同一種藥材的名字不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甚至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植物的稱呼也有所不同。
更何況,她並不認識各種藥材的植株,田家人是想拿來賣錢的,如果弄錯了,豈不是白費力氣,她隻能解釋道:
“我的確知道一些藥材的名字,但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子,大伯父如果想賣的話,等我回去幫您找找書鋪子有沒有《本草圖經》之類的書吧,拿回來讓表哥他們幫著認一認。”
田富自然是欣然應允的,他也不是很敢信一個孩子的說法,若是有書可看,那就更把穩了。
宋筠有點不解,說實話,像蒲公英這種能輕易找到的草藥,基本上都不怎麼值錢,而且曬乾後還不占重量。辛辛苦苦摘一大把,去賣的時候可能隻賣幾文錢,都不夠路上地時間損耗的。
以田家的家底,好像犯不上為這點錢折騰。
等晚上的時候,宋筠就開始打聽了:
“祖母,舅爺家不是有很多地嘛,怎麼還在乎賣婆婆丁的這點錢?”
“是有不少地,但家裡讀書的孩子多,花錢的地方也多。而且孩子們一串一串都長大了,嫁妝彩禮不得早點兒備著?就像你大表姐,以後就要去府城了,離得那麼遠,不多給著陪嫁,家裡怎麼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