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對農耕之事雖然有個大概的了解,但那真的是大概,如今這個時代,除了真的農門出身的讀書人,其他人都是類似的情況。
前些年還有過一地父母官召來鄉中父老開展勸農事活動,卯著勁兒地提供酒食,還請了寫文人幫他宣傳,結果折騰得誤了農時,最後被彈劾了。
當然,這是個例中的個例,普通官員最基本的農時總是懂的,哪怕不懂,也不會畫蛇添足地想借此宣傳。
總之,王璞對農事的了解,反而還不如常年掌家的李氏更多,所以他等著妻子看完信,才急急問了句:
“你看呢?有沒有這個可能?”
李氏看完,有些不太信,倒不是懷疑宋念的人品,而是想著,如此高產的果實,真的可以吃嗎?吃了真的沒問題?
不過她還是說:
“若說我們平時常吃的糧食,自然是沒這個產量的,但表弟既然說這是新糧種,說不定就有呢?你要是實在好奇,就再詳細問問。”
王璞去了書房,要寫信,卻遲遲下不了筆,此事實在是事關重大,這些年來朝廷大力發展海貿,與海外各國的交流也頻繁了。自然也有開明之士提出過,或許可以引進外來糧種,用以改善國內這些年來因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糧食不足問題。
這也是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胡商會帶著稀奇古怪的植株和果子來到魏朝的原因。但看看結果就知道了,朝廷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糧種。
之前也有過。一些地方的官員絞儘腦汁進獻了被誇的天花亂墜的糧種。最終卻被證實,產量提升,不是需要極其精心和嚴苛的培育,並不能適用於廣泛的播種,就是從頭到尾都是個謊言。所以如今的官員,對進獻糧種,都是謹慎又謹慎,生怕惹得一身騷。
這些事在信上,是不好說出口的,王璞乾脆回了一封信,讓宋念進府城一趟,順便把家裡人也帶來做客。
宋念不是個天真的性子,知道表哥定會詳細的詢問一番,隻是沒想到,表哥竟然讓他帶著全家去府城小住段日子。
不得不說,他心動了,自家老娘還沒去過府城呢,隨著歲數越來越大,日後肯定更難出去逛了;而妻子呢,自嫁了自己,也沒回去過;兩個兒子同樣沒去過府城,女兒雖然去了,卻沒玩好,去外祖家住了沒幾天就跟著回來了。
宋念乾脆決定按照表哥的意思,帶著全家去一趟,在表哥家住幾日,在嶽父母家住幾日,正好也商量商量正事兒。
聽到這個決定,最高興的是沈氏。男人們在外頭的事她不管,也管不了,但去府城。她就可以回娘家了。她已經太久太久沒有回娘家住了。
去府城,哪怕隻住個十天半個月,也有很多事要做。
最起碼,該給那邊的親戚帶些禮物吧,還得幫宋姑母他們一家給王璞捎禮物和信件。
其次,幾個孩子這就要請近一個月的假,功課是不是得和夫子們溝通好?該帶些什麼書去?
最後,家裡沒個主子,下人們也跟著走一些,難免讓人不放心,宋念和沈氏商量了一番,就決定讓田富一家來住段日子,順便幫忙看看宅子。
此外,自家的行李也得準備,六個主子,六個下人,一去半個月,替換的衣物、常用的物品、書,以及最重要的土豆,零零碎碎的,一個車都拉不下。
卻說宋家一家。熱火朝天的收拾東西要去府城小住。王琦的妻子,陳氏自從得了這個信兒,就頗覺得不痛快。於情於理,做大哥的,不邀請親弟弟一家去,反而邀請表弟,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