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家中的李伯對這段路並不熟悉,而且到底是全家人出行,行李也多,為了保險起見,宋念還是特意雇了他們來。
自然的,像宋老太太這種受不住顛簸的老夫人,他見得多了,嚴格來說,宋家人還算好伺候的呢。
他把應對了無數大戶人家女眷的法子提供給了宋念:
“要說呢,完全解決的法子,這沒有。但緩解一下倒是可以,那就是走慢一點。”
宋念沒法子,隻能同意了,總不能真讓車裡老的老小的小被晃悠病了吧。
好在這次趕路,並不太急,隻沈氏有些憂心,主要是怕路上太慢到不了府城,得留宿野外。
這個擔憂,被雇來的老陳解決了:
“夫人不必擔心,若是您怕今日留宿野外,那咱們就調整下速度,到驛站歇一天,明個兒到府城。”
宋筠閒著無聊,胡亂出著主意:
“那您日後可以劃分出幾個套餐來,是儘快趕路啊,還是中等速度、爭取當夜能入住驛站啊,又或者是照顧車上老幼、放慢速度。把每樣套餐算計好大致時間,再分割不同價位,方便選擇。”
她之所以想出這個主意,是因為速度放慢後,老陳就提出了加錢。這不是他坐地漲價,而是原本就是按時間收費的。
哪怕是這樣,宋老太太也有些不情願,覺得多了些支出,非要講講價才好。
也就是宋念想著這是自家提出的放慢速度,而且路上還要人家認路呢,犯不上為了多出的銀錢而起了齷齪。
想必老陳做這個生意的路上,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那還不如條條框框和人家說清楚嘍,省得路上產生嫌隙。
老陳欣然采納了這個建議,其實他也是這麼做的,隻不過並沒有明確地劃分價格檔次,以至於經常走了半路才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到最後算錢的時候往往要爭執起來。
上次宋筠隨著王璞家的車子出行,雖然也有些行李,但跟他們這次比,已經算得上是輕車簡行了。因此上次隻是用了一天的路程,這次竟然用了兩天。
他們中間還去官驛住了一晚上,也就是宋念有一個舉人的身份,勉勉強強夠得上資格,給自家人要了四間房。
就這樣,驛丞還不住地提醒,說是再晚一些的時候,若是有官員要來,他們還得給人騰地方。
這就尷尬了,但還不能怪驛丞什麼,畢竟這是應有之義,這個社會的階級就是這麼明確。而且說不好聽的,驛丞還是個國家公務員呢,宋念隻是個大齡考公人員。
能怎麼辦,忍了唄。因著這句提醒,宋家一家子晚上都沒太睡好,生怕半夜被人叫起來。
好在,不年不節的,又不是進京述職的時候,沒多少官員出差,順利地讓宋家人住了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