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今人們常吃的很多食物,不是外皮有毒,就是未煮熟的有毒,還不是都被食用了?這樣龐大的人口,如果吃東西挑三揀四,還真養不活。相對而言,土豆已經是問題很小的食物了。
不過幾日功夫,大夫們的反饋就擺到了王璞的案前。
王璞大喜,給忙碌了好幾天又冒著風險試吃的大夫們封上了厚厚的紅包,自然,也得多囑咐一句,不能外泄。
對這一點,王璞不是太擔心,他找來的,基本都是世代為醫的家族的話事人,原本醫者就最容易接觸各家密辛了,如果再管不住嘴,那也保不住家業。
即使他們難免各有各交好的官場勢力,但也隻是借勢而已,犯不上為了彆人的仕途毀了自家的名聲。所以這些大夫都很坦蕩地答應了。
送走大夫們,王璞坐在書房思考:
能吃,產量大,而且既然在黎陽縣能種,那北方多數的中等田地應該都可以種,最多是產量有些區彆而已,即使產量砍一半,也算難得了。土豆獻上去,他敢保證,絕對比之前那些官員獻的糧種更好推廣。
既然值得為它籌謀一番,那麼,如何分潤利益呢?王璞陷入了和宋念一樣的糾結,甚至更加糾結了,宋念隻要推給他這個做表哥的就成,王璞可沒人可推了,隻能列個名單挨個考慮。
而且他還得考慮,這事兒該不該讓晉王分一杯羹。
不分吧,自己是王府長史,王府中凡有什麼事都要由他代王爺受過的,若是晉州府發現了糧種,卻和王府一點關係都沒有,會不會有人以“晉王不關注百姓生計、不關注農事”為由而彈劾?
這也不是不可能,若不是京中實在難待,晉王當年不過十歲左右,又何必遠離父母急著跑來封地呢?
要知道,貴妃生的大皇子,如今都小三十歲了,封地光給他送稅賦和出產的珍品都送了近二十年了,他不還是在京中盤踞?
可見晉王好好的一個皇子,在京中過得有多戰戰兢兢。
可分吧,他又擔心讓京裡覺得他真的和晉王連成一體了,畢竟他家和晉王已經有那層關係了,他再把這樣的功績分給晉王,是生怕不往死了得罪京中那兩位狗咬狗的王爺嗎?
原諒他不得不這麼說,實在是他當年也被逼站隊過,天知道他那時候隻是個沒什麼根基的新進進士,站隊,不過是被推出去當炮灰而已。
如果不是晉王實在是上位的機會渺茫,他真的想支持晉王了,好歹這小王爺彆的不說,如今的確沒什麼太大問題,還試圖關心百姓的生活。
王璞猶豫了一下,想了想自家的情況,歎了口氣,還是決定分晉王點好處,好歹掛個名呢。
在紙上增增減減地列了個名單,其中赫然有黎陽縣的縣令、唐府尊、晉王,還有其餘幾位在晉州府分管農事的官員。
他準備先偷摸種一到兩茬,好歹留出一部分做王宋兩家的留種,不然獻上去,他們可一點兒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