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這麼多年都隻能在黎陽縣獨自學習,隔段日子給表哥寫信請教,就可見宋家這樣的人家,想找個進士當老師,有多難了。
對這次拜師,宋家都很重視,哪怕成年人拜師,已經不需要像小孩子入學那樣禮儀繁複,但最起碼,宋老太太作為宋念的親娘,是得去一趟的。
老太太都去了,彆人也沒什麼事,乾脆一起去認認門唄。最後決定,全家都上門拜訪的。
宋念歉意地看了眼妻子,似乎是在說,去嶽父家又得推遲了。
沈氏很能理解,畢竟前途更要緊,而且如果丈夫長期在府城,他們肯定也是要搬來的,到時候和娘家在一個地方,還怕沒機會去嗎?
李氏聽說了宋念拜師,也覺得是個大喜事兒,不然親戚們中就自家夫君一個人出了頭,難免有些孤木難支。
她很貼心地替他準備好了拜師禮,古禮是六樣,芹菜、紅豆、紅棗、蓮子、桂圓、肉乾,都不值什麼錢,但各有寓意,為表示鄭重,是一定要有的。
但隻準備古禮那就是傻子了,旁的也得添幾樣,不用太貴重,更不能顯得太生分,投其所好最好。
最後,王璞讚助了一套前朝某大儒的手跡,其實這屬於對方早期作品,學術價值不算高,但這大儒姓鄭,恰好也是晉州府人,人生前期經曆和鄭翰林有些相似,都是官場不太得意,不過人家回鄉著書立說,開辦書院,最後成為一代大儒。
你瞧,文人拍馬屁都這麼文雅,要是宋筠,大概隻會說一句“啊,您這麼厲害,一定也能名留青史呢呢。”
而王璞送本書,肯定是比宋筠那麼說要更好看了。
更何況,讀書人嘛,尤其是此生最得意的就是考下進士那一天的讀書人,你祝他“大富大貴”“官運亨通”,他會覺得這是在玷汙他的清名。
相反啦,你如果說他和某個不慕名利的名人很像,那他就覺得你是在誇讚他。甚至覺得你和他心意相通。
沈氏前幾日被宋筠看到的、正在縫的衣服,其實也是給鄭翰林做的。左右如今的衣服都是寬袍廣袖,而且老人難免有個駝背、發胖之類的問題,那麼尺寸大致合適就可以,不用太準確。
就宋念所說,鄭翰林旁的不太在意,尤為愛美食,是個是個偏愛民間小吃的老饕,難免有點小肚子。沈氏還心細地把腰圍放寬了一些,衣服的前擺比後擺做長了一些,想必穿上就很舒服了。
有衣服,有書,宋筠又以單身……不是不是,是彈琴幾月的手速,做了個奶油蛋糕,再加上幾樣瓜果,那就差不多了。畢竟這隻是個心意。還是要交束脩的。
------題外話------
今天我們這裡天氣超好,可惜不能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