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一看這事兒有戲,連忙繼續勸道:
“反正你表嫂現在還用不上呢,給你三個月的時間,你總能學會吧?花樣不用你繡,隻要縫住就行。”
宋筠連拒絕的話都說不出口了,隻能被沈氏忽悠得暈暈乎乎,等她回了自己的臥房,才發現,她已經答應了每日和沈氏學半個時辰的針線了。
這真的是剛出狼窩又入虎口了,盧夫子那裡給她放了假,家裡又給她安排了女紅課程。
早知如此,宋筠心想,她還不如給宋茹送一些富含葉酸的食物呢,反正她的小金庫也買得起。
沒辦法,既然答應了,那就學唄。
第二天,宋筠吃過早飯就去找沈氏領任務了。
這個時代做針線活要用的針,其實和宋筠在現代用得很像了,是鐵針,最上端有穿線的地方。
宋筠輕鬆地在沈氏麵前穿針引線、給線打結,還試著縫了個扣子,第一天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沈氏不住聲的“有天賦”,“比我小時候學得快多了”的誇讚聲中,哪怕心知自己是早就學過的人,宋筠還是有些得意。
做針線還是很輕鬆的嘛,宋筠突然覺得,她其實可以做幾件母子同款、父子同款的睡衣,做些毛絨玩具,甚至可以幫宋老太太做個抹額,幫宋茹的孩子做件嬰兒服……
帶著這樣的期待,宋筠乖乖地跟著沈氏學了幾天針線,就迎來了宋家在年根底遇到的第三件好事。
那就是,宋箴和鄭梅的親事是徹底定下了。
之前兩家都想著讓孩子們多接觸接觸,看看是否契合,也不知道是鄭梅對宋箴比較喜歡,還是宋箴寫信討好準嶽父的行動比較有用。
在宋念某一次去鄭翰林那裡學習的時候,對方就隱晦地暗示了宋念,兩家可以把親事定下了。
從此之後,宋箴就越過了親哥哥和一眾正在打光棍的表哥們,成了有媳婦的人了,在他十歲的時候。
必須說,他的運氣也是真的好。那邊王家的許家的兩個表哥一把年紀了,親事還沒著落呢,宋箴卻已經和翰林的孫女定了親。
得了信兒的李氏,難免有些緊迫感了,好在她其實已經給二兒子看準了一門親事,那就是大姑子嫡親的女兒,許淼。
都說女兒肖母,李氏給親兒子看婚事,那肯定是要把方方麵麵都了解透徹了,絕不像男人那樣,看看女方的家室、父兄的官職,就覺得可以定下來了。
李氏是要看女方的母親以及內宅的情況的,不熟悉的人家肯定是看不出來什麼,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熟悉的人家找。
她本來是有意娘家的侄女,等王珍一說回來,李氏的腦筋就轉動開了。
大姑子性子和婆母有些像,都是心思多又愛做主的人,如果外甥女有做母親的一半功力,那日後要被分出去單過的二兒子,就輕鬆很多了。
之所以沒給大兒子訂,主要是王綸和許淼的年齡有些差距。
而且李氏對長媳的人選更慎重些,如果選了夫家的外甥女,日後怕是想手把手教對方處理家族事物,都得擔心回不回去讓婆母不滿,未免掣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