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是全然不知她爹的各種考量,終於走完了親戚,她隻想回家靠著炭盆休息一會兒,看,吃吃零食,以至於錯過了一個關鍵的信息。
宋念回家後,去書房翻了一遍他和鄭翰林通信的信件,又看了看之前收集的各種邸報和朝中的消息,倒是的確見過這幾個名字,可是還不夠,絕不僅僅是這些地方見到的。
這如果是宋筠在這裡,一下子就能發現到底是哪裡出現過的名字,可宋念平時的消息渠道比宋筠多了好幾倍,的確是很難想到他匆匆翻了一遍的冊子,隻能放棄了。
不管如何,宋念還是把從許誌清那裡聽到的幾個名字記錄了下來,並在後麵寫上“通敵”二字。
通敵的證據是真是假,宋念並不是絕對相信,從古至今,借通敵的罪名去拉邊境官員下馬,幾乎是最有效的辦法,畢竟皇帝總是“寧可錯殺不願放過的”,可牽扯到這麼多官員,絕不僅僅是通敵的問題,肯定和朝中的局勢有關了。
宋念歎氣,這年頭當官也不容易啊,早些年還好,這些年,皇子們都長大了,有了各自的實力,他們在京中人腦子打成狗腦子,在地方的官員也得被迫選邊站,一個不好,就被卷進去了。
也不知道這個表姐夫,是真的稀裡糊塗地運氣好地得了個好職位,還是他也有了自己的立場。
其實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其次才是那邊真的沒人用,以至於朝中的大臣看了許誌清的履曆後就選了他。
宋念當然希望是第二種的,可他又不是那麼有信心,尤其是在許誌清突然在京中給女兒訂了親事之後。
宋念呆坐在書房,隻覺得身際全是迷霧,原本和他一介舉人乾係不大,可他親表哥和晉王結了親,不管有意無意,王家總歸也被歸入晉王的勢力範疇。
同樣地,不管晉王什麼想法,其他皇子也會防備他的存在,這是必然的。
如果再加上土豆的功勞呢?
宋念有些後悔在局勢還不明朗的時候暴露土豆的存在,這樣一個高產的糧種的出現,必然會造成朝中勢力的不同傾向。
他看著香爐中升起的煙霧,不斷地推測著,不斷地考慮著自保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