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宋筠說,七歲到八歲這一年,簡直是她的幸運年:
從縣城小土妞成了府城人,土豆種出來了,辣椒有了,名下的鋪子有了,私房錢源源不斷地湧來,可以說她穿越了七八年,頭一回這麼富足。
這還沒完,五月份的時候,自家和王璞家合夥的手工皂鋪子,也在鞭炮聲、鼓聲、鼓掌聲,以及熱鬨的舞獅隊伍中,盛大開業了。
雖說是兩家合夥,但無論是7排麵還是人脈,宋家都不如王家,所以很多事都是他們拍板決定的,包括鋪子的地址和裝修。
宋筠前段日子又忙著搞自己的小生意,所以一直到開業當天,她才和很多來湊熱鬨的客人一起,見到了新店的廬山真麵目。
首先,這是個二層小樓。之前介紹過,因為府城有王府,以及各種各樣官員的宅子,為了保證他們的家庭隱私,所以內城裡高層的樓很少很少。三層是頂天了,二層也不是誰家都敢蓋的。
從這個鋪子的高度就能看出來,李氏的確是很重視這門生意了,想必是前期的市場調研結果很不錯,讓她相信府城有很多冤大頭願意為此花錢。
裝修風格也偏雅致,整體以青豆色和秘色為主,配著原木色的擺架和以花卉圖樣為主的商品包裝,看著清清爽爽的,倒是很適合他們要賣的手工皂。
不過,今天是開業頭一天,也得裝飾出些喜慶氛圍。
於是李氏又挑了些活潑色彩的擺件,以及用紅綢紮的彩樓歡門。
為了招待來捧場的親友,她還特意在二樓方便貴婦人們聊天談笑的雅閣設了珍果奢宴,買了稀罕的南方果子,以及府城老字號出品的糕點,還有穿著統一的夥計穿梭其中,幫忙招待客人,一派秩序井然。
就連招牌上的“蘅清樓”三個字,都是魏朝五十三年二甲進士所書,噢,就是王璞寫的。
宋筠隻能感慨,大手筆,真的是大手筆,瞧瞧人家這生意做的,再對比一下自己的小鋪子,簡直就跟小奧拓開在了瑪莎拉蒂身邊一樣,沒有可比性啊。
也就是這家鋪子有自家的股份,四舍五入算是有自己的股份,不然宋筠真的要酸成檸檬精了。
這家店是掛在李氏和沈氏名下的,一是方便算作私產,畢竟王家雖然兩房分住,其實還沒分家呢。
李氏雖然對丈夫的侄兒侄女還不錯,但既然是自家一手操辦出資的,她自然更想留給自己的孩子了。
而且,這個時代雖然對官員經商沒有很嚴格的限製,但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大張旗鼓地做生意還是不太好看,還是當做妻子的嫁妝鋪子來經營比較合適。
宋家也是類似的考量,雖說宋念如今還沒有官職,但他是個讀書人,哪怕愛錢也愛過好日子,明麵上還是得做出安貧樂道的樣子。
再加上鋪子賣的東西本來就是以女性消費者的需求為主,所以王璞和宋念隻是過來轉了一圈,就離開了,剩下的都由李氏她們做主。
自然了,各家來捧場的,也多是各府的夫人,帶一兩個女兒、兒媳婦,有的還帶了年歲尚小的小郎君。
基本都是宋筠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六七歲大小,介於能帶出來晃悠不會亂跑,又不至於在一群女眷中間顯得突兀的那種。
其中就包括唐夫人,她一如既往地愛穿花裙子,品紅桃紅粉紅地搭配著,裙擺隨著走路的輕巧步伐微微晃動,各種紅就這麼流淌開來,融合到了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