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老太太氣傻了(1 / 2)

這也是唐晏敢讓宋筠花這筆錢的原因。

其實宋筠也沒真的惹他生氣,朋友之間,互相嘲笑玩鬨也很正常。

因為聽宋筠說起她的鋪子,又聽懂她想讓自己去買些嘗嘗的言外之意,唐晏這才選擇讓對方“大出血”一次。

唐夫人有點感興趣:

“哦?是嗎?開了什麼鋪子?”

對於小娘子拿家裡的鋪子來練手,唐夫人並不陌生。

她還在娘家的時候,從十一二歲起就在爹娘的默許之下,接手了自己的嫁妝田以及嫁妝鋪子的管理權。

要說起來,不同的階層,不同的身份,對子女的教育的確是有區彆的。

鄉下小農之家,父母對要出嫁的女兒的培訓,基本都是集中在會做衣裳、會做飯、能帶孩子上麵。

小富之家的女孩兒,能從祖母或者娘親那裡學學刺繡,略識幾個字,會安排家事,也就差不多了。

像唐夫人她的娘家,對女兒的教養就更精心了,會不會洗手作羹湯,這不重要,能不能做出精美的刺繡,也不太重要,除非真的很有這方麵天賦。

相比較而言,他們培養女兒,更像是在培養管理者。能不能管好自己的嫁妝,不被下人或者婆家忽悠得精光,能不能管理好未來的家庭,為後代留下財富,這才是重點。

所以,當唐夫人得知宋家竟然給女兒這麼大的自主權,讓她學著去管理鋪子,難免有些驚訝。

宋家的家境,也就是比小富之家強一些而已,家裡有讀書人,還有幾門有前途的親戚,在很多百姓看來屬於大戶人家了。

但說實話,即使是有王家的關係,即使有宋筠那次誤打誤撞的送藥,如果宋家止步於此,宋家的孩子們,也不會到被唐夫人認為可以與自家兒子相交的高度。

這不是勢利眼,更多的是一種上位者對人脈自然而然的篩選。

身處上位久了,如果對每一個出現在自己麵前想出現在自己麵前的人都多留意,那所需的腦容量也太大了。

當唐家人和宋筠有了進一步接觸後,發現她識文斷字,說話有條理,態度落落大方,唐夫人才覺得,這家人還是值得結交的。

一個家庭中的話事人,能想到培養兒子,這沒什麼讓人意外的。

但凡不是那種是顧頭不顧尾的愚昧之人,就會知道比起一時的富貴,還是家中子弟的教養更為重要。

但一個家庭不因為女兒要外嫁而忽略她們,能想到她們也需要精心養育,好好培養,無疑是更明智的。

唐夫人是純粹的古代土著,她想象不到未來會有一天,女人也擁有財產權,有權出門工作,不必在父權夫權的過渡之中被決定歸屬。她也不懂什麼“男女平等”,“女人能頂半邊天”。

唐夫人隻是因為站得足夠高,所以有一種更為廣闊的眼界,意識到女兒培養好了,能給家庭、家族帶來的助力並不會比男人們差,哪怕這種助力是間接的。

如果說,唐夫人在之前的交往中,對宋家人有三分的好感。那在得知他們願意給這麼小的女兒足夠的話語權,讓她現在就學著去打理產業,那唐夫人對宋家的好感度就上升到了五分。

現代有句話,叫“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這話唐夫人沒聽過,不過她也朦朦朧朧地有類似的想法,看一個家庭能走到什麼高度,看他們對後代的培養理念就看得差不多了。

唯一值得拿來說道的,就是宋筠的年齡的確小了一些,七八歲的年紀,還沒到學這個的時候吧?

不過,唐夫人想了一下宋筠的性格和處事,倒是覺得以宋筠的聰明勁兒,即使隻有七八歲,隻要攤子鋪得不太大,倒也能應付得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