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終於要考試了(2 / 2)

但宋念真的不介意啊,對他們家這出身來說,同進士也屬於祖墳冒青煙了,剩下的,就讓倆兒子繼續努力了。

他隻要考進編製,做個小領導,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不參合大人物的風起雲湧,那就足夠了。

所以鄭翰林一提他的水平可以下場了,宋念就同意了。

作為創立不過百年的朝廷,魏朝還處於上升期,不那麼腐朽,從上到下,也願意做點事出來。

朝堂的風氣,也體現在科考時對人才的選拔傾向上,最起碼在明年的春闈,考官的喜好大概率是實乾風。

這是鄭翰林從京中的好友處得到的小道消息,考官的任命雖說還沒下來,但也八九不離十了,是個很有能力的實乾家。

鄭翰林得了消息後,就敏銳地發現,這樣的主考官,是宋念在近些年來最好的機會了,如果錯過了,怕是很可惜。

隨鄭翰林學習的這段時間,宋念的知識點其實沒學了多少,用鄭翰林的話說就是,宋念基礎是很紮實的。

鄭翰林教他的,更多是破題的思路,站在更宏觀、更高的位置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像很多苦讀書的文人那樣閉門造車。

這種思路上的事,往往是隻要入了門,那進步就會很快的。

巧的是,宋念就是這種情況,他的才華絕對稱不上驚才絕豔,但性格比較通透,不死腦筋,聽得進去話。

鄭翰林一講,他就迅速轉變了思路,按鄭翰林的提示去改變文風。

從沒多少工作經驗的紙上談兵式誇誇其談,到更貼近實際的乾練文章,不過幾個月的功夫,宋念的文章就改變了風格,雖說實操性還不強,可到底是有了樣子。

其實這種風格倒是對上了宋念的脈,也不怪他進步快了。

作為一個比起麵子更樂意要裡子、不覺得經商銅臭、也不覺得農工商有多低等的開明式文人,他還真不怎麼樂意寫花團錦簇的文章。

不過是這麼寫屬於不上不下的類型,雖然不出彩,卻也不容易被挑太多刺,屬於安全牌。

宋念的目標就是上榜,所以總在打安全牌。

如今被告知,寫簡潔明晰實際的文章更安全,他就果斷改變風格了,讓準備了一肚子話去勸宋念的鄭翰林差點驚掉了下巴。

他一輩子都在翰林院,接觸的多數是那些“官做的如何先不提,對自己的才華絕對自信”的曆屆狀元榜眼探花。

他可太知道文人們的清高了。

你可以說他工作做得不好,絕對不能說他的文風需要為了迎合上司的喜好而更改。

畢竟,會這麼通融的官員,在翰林院待不了幾年就去了彆的地方工作了,留下的多數是不樂意迎合上司的類型。

結果宋念彆說覺得被侮辱了,一個磕巴都沒打地選擇了改變。

雖說鄭翰林早就知道自己收了一個能屈能伸的徒弟,此刻卻還是覺得有些好笑。

這麼個徒弟,能不能做大官他不知道,但隻要不是運氣太差,安安穩穩混到致仕還是不難的。

於是,師徒二人一拍即合,就確定了明年去考試,今年夏天再最後突擊一把的教學方案。

而此時的宋家,在宋筠的鼓掌聲中,其他人雖然不明所以,卻還是覺得這麼拍手好像挺烘托氣氛的,也跟著“啪啪啪”了起來。

一直到啪累了,宋老太太和沈氏才關切地開始詢問詳細情況,既要問鄭翰林是怎麼說的,又想知道宋念準備什麼時候出發,要不要現在準備行李。

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都準備去王家和李氏打聽下王璞當年去京城都拿了什麼了。

宋念哭笑不得地把娘和妻子安撫住,然後才問了他覺得更重要的問題:

“這些都暫且不提,我就是在想,我把策哥兒帶上怎麼樣?

他也不小了,多出去看看對做學問也有好處。可讓他去遊學吧,不放心。如今既然有這個機會,那不如我把他帶過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