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菜的存在,宋筠是接觸過的,還是他們家出行的那幾次。
不過因為旅途較短,所以隨便從自家鋪子拿點鹵菜也就夠吃了,沒有特意做,所以宋筠一直覺得沒什麼稀奇。
但當家裡人鄭重其事地準備去京城的食物的時候,宋筠才見識到,原來哪怕硬件條件受限於科技水平而很難提升,但如何讓自己過得舒服,的確是人類共同的議題。
路菜,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吃的菜,為了方便保存、方便配乾糧、能快速簡便地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路菜的特點就是油大鹽多滋味濃鬱。
以及,哪怕條件有限吃不到新鮮蔬菜,也會儘力加入很多乾菜,不管有沒有用吧,好歹是有菜的。
要準備自己一家長達兩個月左右的旅程中需要吃到的路菜,這可是個大工程。
在沈氏忙叨叨地安排他們離開後的產業的運行情況的時候,宋老太太就帶著胡婆子和李婆子螞蟻搬家似的一點點往家裡操作食材了。
老太太這次不小氣了,儘量挑最好的用,新鮮雞肉鴨肉,昂貴的各種乾貨,買調料的時候都很大方,爭取做到一開蓋就香飄十裡的程度。
這個時候,胡廚娘就有些大殺四方的感覺了,她之前在的那個主家,二老爺是管理家務的,包括家裡的鋪子以及商行。
他每年春天都得跟著出趟門,來回三四個月,所以準備路菜這種工作,年年來一次,還得換著花樣。
不然等二老爺回來瘦了,府裡的老太太、夫人,就會說是他們廚房的下人太過敷衍從而找理由扣錢。
為了不被罰,整個廚房的下人都在瘋狂內卷,把路菜的花樣做得比年夜飯還多一些。
李婆子酸溜溜地看著胡廚娘指揮著一圈人給她打下手,到底還是沒說什麼,自家男主人考學的大事,可不能隨便攪和。
宋筠一開始聽說要做路菜,就上躥下跳地想要插一手,事關自己未來幾個月的飲食質量,她不能不關心。
而且以她多年自製拌飯醬或者購買各種拌飯醬的經驗,她不信不能給家裡人帶來味覺上的顛覆。
不過,在她看到胡廚娘頭頭是道地給出了幾十種菜式,步驟還頗為複雜,宋筠才發現,她除非另辟蹊徑,比如做什麼青方、西瓜醬、老乾媽之類的,不然還真打不過啊……
宋筠迅速躺平,隻負責在下學後去廚房搬個小板凳,抱碗米飯,或者捧張烙餅,眼巴巴地等著試吃。
剛出鍋的絕對是最香的,但等灌入可以密封的陶罐,放涼了再吃,依然彆有一番滋味。
胡廚娘還很有創造性地把腐竹豆皮豆筋豆腸素雞翅之類的也加入了菜譜。說不好是為了討好宋筠這個小主子,還是真的覺得這麼做更好吃。
總之,她這個嘗試,讓宋家人都很滿意,連之前因為說閒話而被罰的月錢都被補上了,甚至還賺了,因為宋老太太做主。賞了她兩個月的月銀。
眾所周知,豆製品的吸油吸味特性,很適合做滋味濃鬱的菜式,其實單單加調料,滋味就不會差了,更何況像胡廚娘這樣,用了不少肉、乾菜等來搭配。
宋筠嘗了之後,立刻激動地握住胡廚娘的手,這味道,可比她之前想過的辣條更高明,拿去掙有錢有想吃得好的商人的錢,那可太好了。
宋筠想和她把方子買下來,其實因為賣身契的存在,宋筠就是直接把方子拿去用,胡家也沒法說什麼。
可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發揮下屬的主觀能動性,當人家發現做了創新後分分鐘被山寨,還被視為理所應當,那人家憑什麼不躺平呢?
沈氏無奈了,雖說家裡的進項就這麼幾種,可她挨個和合作夥伴商量未來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安排,已經覺得頭大了。